点击数:397 更新时间:2020-09-01

米面馍馍

◎田邦利

        米面馍馍,顾名思义就是用小米面蒸的馍馍。
        以前蒸米面馍馍用的米面不是在石磨上磨的,而是上碾碾的。碾米面是很讲究,也是很费工的。碾米面比磨白面还要费工。
        碾米面需先捞米。将小米倒入清水中,用笊篱捞出,倒在用梃杆穿的盖簟上晾晒、沥水,这叫捞米。牛喜欢喝捞米水。捞米水饮牛,牛能喝得肚子鼓鼓的,撑得吽吽地叫。腊月里,大街上听到谁家的牛吽吽地叫,不用问,这家子捞米了。
        盖簟上湿淋淋的小米,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浮水一部分吃进米里,一部分沥掉蒸发掉,待小米散酥后放到石碾上碾成面子,叫碾米面。
        碾米面是个忙碌活。有管着看碾的,有管着罗的,有管着整理罗的。管着看碾的,不时地喝赶着老牛,在老牛拉着碾磙子一圈一圈不停地运转下,瞅准时机,拿着簸箕将米或米糁均匀地添到碾盘中心,将碾盘上循到碾盘边上待罗的含有米面的米糁收到簸箕里,转给管着罗的。管着罗的就一罗一罗地罗。米面湿,不好罗,为了下面子,罗在罗床上搕得咔嗒咔嗒地响。尽管这样使劲地罗,不长时间罗眼还是给糊住了,不下面子了,就得换罗。管着整理罗的就晒罗就清理罗。碾米面多是三几家的主妇合伙,碾了这家的再碾那家的。
        蒸米面馍馍和蒸白面馍馍一样,也是先发面。米面比白面发酵得快,容易发过了,发过了酸。将米面发酵好,像蒸白面馍馍那般蒸米面馍馍。蒸米面馍馍面硬了不好,米面馍馍硬了不好吃。金黄色的米面馍馍,不酸不硬,就着大葱蘸酱,吃起来别有一种米香。
        以前,麦子稀罕。年来节到,人们总想把生活搞得好一点,总想把窝头换成馒头,白面不多,就蒸米面馍馍。但,米面馍馍远不如白面馍馍讨人喜欢。
        以前,过了年走亲戚,人们关心着吃,吃的好不光是舌尖上舒服、肚子里好受,更是说明亲戚拿着当回事。
        过了年走亲戚,最关心吃的是半大小子。半大小子,不老不小,在家里,尊老尊不着他,爱幼爱不着他,有口好吃的难掉到他们嘴里。半大小子,没娶媳妇没成家,在家里还算不上个人物,没有陪亲戚陪客人吃饭的资格。半大小子,过了年肩负着家庭使命去走亲戚,自然是关心着吃。
        穷怕亲戚,富怕贼。过了年来亲戚,最怕的是来半大小子,老人的俗话:“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十几岁的男孩子,正是长身子长个儿,正是装饭的时候,大白馍馍两个不够三个不饱,吃得让人心疼。
        给姑母姑父拜年,给姨母姨父拜年,姑母姨母当家主事的,吃好吃歹都行。姑母姨母不当家不主事的,半大小子们也不去拜年。
        外甥去姥姥家,给姥爷姥娘给舅舅妗子拜年,总是要去的,不管姥娘姥爷当家不当家总是要去的,那里是自己的一股血脉。去姥姥家拜年,要是姥爷姥娘当家主事,自是没的说,要是姥爷姥娘“退居二线”了,妗子当了家主了事,就有故事了。
        有的人从姥姥家回来,进家就诉委屈:
        “让俺吃的米面馍馍……”
        进家就是不说,爹不问,娘总是要问的:
        “让你吃的啥?”
        要是午饭吃的是白面镆馍猪肉汤,晚饭吃的是水饺,娘喜上眉梢,要是午饭吃的米面馍馍,晚饭吃的杂面条,娘的嘴一下子就噘起老高,心里甚至嘴里就说了:
        “舅是亲娘舅,妗子……”
        以前那么好吃的米面馍馍没了。石碾没了,就是石碾还有,也没人费那个劲捞米碾米面了。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集市上的麦子5毛钱1斤,谷子2毛8分钱1斤。100斤谷子出70斤小米,如此算来小米4毛钱1斤,也不如麦子贵,当然更不如白面贵。现在超市里买1斤小米的钱能买3斤白面。
        天下的外甥们可以放心了,过了年去姥姥家拜年,不会有谁的妗子让吃米面馍馍了,白面馍馍撑死你!作者系一中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