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57 更新时间:2020-09-09

乔家大院的抗日枪声

        抗战期间,在山西晋中一带活跃着一支中国共产党实际领导和掌握的抗日武装——第一游击支队,由共产党员程子华兼任支队长。1938年7月12日,该支队10连在连长吴克宽、指导员李剑的率领下出现在汾河沿岸。傍晚时分,队伍行进到文水县胡家堡,驻扎下来。乡亲们喜笑颜开,欢迎自己的子弟兵。
        夜深了,临时连部的马灯仍然亮着。外出执行任务刚回来的副指导员张一林汇报了一个情况:祁县东观镇铁路沿线的日寇和土匪活动极其猖獗,他带领两位同志在去往乔家堡的途中,遭到几个来历不明的武装匪徒的袭击,2排战士苏福寿不幸牺牲。吴连长听完后,立即召开排长以上干部会议。会议决定:部队于第二天拂晓出发,中午进驻乔家堡;派副连长王英带人到乔家堡附近的东观镇去侦察敌情和地形。
        第二天,队伍按时开进乔家堡。乔家堡离铁路线很近,吴连长马上在村口安排了哨卡,加强警戒。
        乔家堡的乔映奎,是“在中堂”第五代,人称“乔四少”,乔家大院由乔映霞和他完成了最后一次增修。乔映奎体格魁梧,仪表堂堂,善行乡里,曾任祁县三十六村联防董事会会长。部队开进来以后,就住在他家大院里。这大院是个小城堡,院墙有一丈多高,墙上有枪垛,里面有6个小院,院内环境幽静,屋内陈设十分讲究。部队住进来以后,乔家家丁端来水果和香烟招待这些“不速之客”,可是这些客人没有动一支烟、吃一个水果。家丁们虽不理解,但都对10连官兵产生了一种敬畏的心理。趁此机会,吴连长向他们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和人民军队的严明纪律,接着便动员他们为抗日出力。乔映奎听说这支部队是打日本人的,便命家丁取来十支步枪、两支勃朗宁手枪、一千多发子弹以及一百瓶擦枪油,全部送给了连队官兵。吴连长代表连队表示感谢,并让文书写了收据。
        下午,负责侦察的副连长王英等回到乔家堡连部。他们报告说,敌情没有变,地形也有利,鬼子的查路队每天拂晓都要到东观、白圭来查铁路。连队领导很快拟定了作战计划:两个排和机枪班攻打查路队,一个排监视太谷方向听到枪声后可能增援的敌人。
        深夜,连队官兵集合出发。队伍离开乔家堡,向着同蒲铁路进发,进人伏击阵地。天渐渐亮了,战士们胸中燃烧着为苏福寿同志复仇的火焰,静静地等待敌人的到来。很快,鬼子的查路队出现了。他们背着三八枪,穿着短袖军装,耀武扬威地走在铁轨两边的小路上。可是仔细一看才发现,狡猾的鬼子兵十几个人分成3组,走在最前面的一组只有5个人,各组之间相距有七八十米。这样,集中火力全歼敌人的计划就难以实现了。当走在最前面的一组敌人离我们的机枪火力点30米时,连长的枪声响了。刹那间,机枪、步枪、冲锋枪一齐向敌人开火,5个鬼子顿时倒下3个,另外两个也滚到路基下面去了,后面两组敌人卧倒在铁路上打了几枪,便连滚带爬地逃进高粱地里。这次战斗只用了10分钟,打死日军3名,我军无一伤亡,缴获敌人3支步枪和100多发子弹。乔家堡全村乡亲抬着猪肉到乔家大院慰劳战士们。
        同日上午,日军又从太谷县集结了60余人向着乔家堡前进,伺机报复。吴连长根据敌人无目标的射击,判断出敌人不知道他们的准确驻地,便决定利用乔家的高墙大院再打一次伏击。吴连长撤回哨兵,关紧大门,命令战士们登上屋顶,隐蔽起来,准备战斗。不一会儿,日军成散军队形,大摇大摆地走进了乔家堡。百姓们听到枪声都关紧大门,日军挨家挨户敲门,并发出一阵阵叫骂声。等他们来敲乔家大门时,连长一声令下,顿时枪声大作,手榴弹轰鸣,日军死伤多人。战士们从大门冲了出去,缴获7支步枪,迅速撤出了乔家堡。
        在乔家堡战斗中指挥若定的吴克宽连长,于1938年8月牺牲。在他带领的这支队伍中流传着这样一首诗:“欲遂平生志,不顾命与家。但愿血和泪,灌溉自由花。”(摘自《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