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83 更新时间:2020-09-18

王良相

        王良相(1572年——1643年),字笃贞,别号珵白。祖籍山东莱阳。从其七世祖王善成始迁居今济阳县回河镇举人王村。其祖上代有荫德,时称有侠士之风。
        王良相自幼颀秀聪颖。八岁入小学读书,凡经传子史,皆能过目成诵;赋诗作文,才思泉涌。十八岁入县学读书,每次考试都得第一,因学习优秀而经常得奖励。明万历己酉(1609)年乡试中举,又数次进京应考。经考选,被朝廷任命为天津静海县县令。
        静海县地瘠民贫,盐碱涝洼,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王良相到任后,听民呼声,广施善政,调停有法,区划得当,很快使本地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驻扎在县境内的数万官军,常因不守军纪而与百姓发生矛盾冲突。他用心加以规范训教,深得他们的称赞和爱戴。一次,县内独流镇驻军因被坏人挑唆而聚众闹事,王良相单人独骑快速赶到现场,犀言利词,晓以利害,当即使他们伏首敬从。
        王良相为政清廉,尊法安民,处理案件及时。尤其是注意兴学育人,分类施教。他亲自排定名次,对家庭贫穷的学生给予适当补助等,使本县出了不少人才。在任两年,使静海县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得到了时任巡按提学左光斗的高度褒奖,称其“露湛千门,欢腾万户”。因王良相政声人名俱佳,得到上级交相推荐,贤冠一时。不久,便被调到较为繁华富庶的东光任县令。静海百姓因崇拜他,而为之立碑建祠,以作纪念。王良相到东光后,如同治理静海那样,尽心竭力,公正执法,理政为民,兴利除弊,不几年就把东光治理得政通人和,经济繁荣,深得百姓好评。因其政绩突出,朝廷欲调其任西安郡丞。当地百姓得知后,奔走相告,并多次上奏朝廷恳请留任。朝廷遂改任其为河间司马,接着又晋升其到中央审判机关大理寺任职(左评事)。大理寺卿非常信任和器重王良相,许多大案、要案都交给他审理。面对繁多复杂的案件,王良相执法如山,秉公审理,避免了冤假错案的发生。接着,又被提拔重用为大理寺副职,享受正职待遇(加卿銜)。
        有一年,王良相奉朝廷之命巡查江浙军饷及两淮盐政。在别人看来这一难得的肥差,而王良相却能尽职尽责,不为所动。后因朝内宦官乱政愈演愈烈,他不图荣华富贵,遂辞官回家孝敬父母,照顾兄弟。父母辞世后,全部家产分给了弟弟,而自己则在城郊另择他业。1638年冬天,农民起义军兴起,其家人惨遭横祸,王良相因惊痛而重病不治,于1643年冬病逝。
        王良相家族人才辈出。其第三子王言从,恩贡生,官至莱州府教授,喜吟诗作词,有诗集《安寓诗》传世;其第四子王视远,廪生,善写诗作赋,才学与王言从不相上下;曾孙王乔年,“时为文坛领袖”,曾被选任夏津县训导;其六世孙王介禧,清乾隆壬申(1752)年考中举人,甲戍(1754)年考中进士;其七世孙王应轸(王介禧之子),乾隆丙午(1786)年考中举人,曾任泰安县教谕。
        王良相的父亲王享,因王良相的功名被朝廷赠授为大理寺评事。
        其村庄也因其家族之名望而改名为举人王村。
        王良相在任大理寺左评事时,曾受到朝廷诰授。
        附:诰授大理寺左评事王良相制
        制曰:《书》重详刑,《易》崇敕法。朕新莅天下,求率乂于民,棐彝其惟明,允廉厚士,庶能持天下之平。尔大理寺左评事王良相,英姿敏练,朗识冲涵,脱颍乡闱,剖符海邑。苦心抚字,多戢翼之鸿;竭力调剂,驱害苗之鼠。迨于更驾,益显斫轮。舍糜捕蝗,岁不为厉。散萑沉璧,民藉以康。擢赞棘廷,仁垂肺石。衡平燕雀,何烦抨象之劳;鉴澈须眉,讵假燃犀之照。是用覃恩,授尔阶文林郎,锡之敕命,方今岁旱,惟枉桡是忧,罪牍滋烦,苟执两端,谁为定案。尔尚务平允,诚俾众志,服群讼销,以弼成五教。朕方以祗叙嘉汝,钦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