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联趣
月到中秋分外明。古住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与中秋有关的对联构思精巧,妙趣横生。
“中秋赏月,关月圆,地月缺;游予思乡,他乡苦,本乡甜。”“圆”与“缺”,“苦”与“甜”,形成鲜明对照,真切动人,道出了远方游子在中秋佳节盼望与家人团圆的心境。
“秋中赏月对高楼,月对高楼酒上游;游上酒楼高对月,楼高对月赏中秋。”这是一幅回文联,将上联倒过来作下联,不仅通顺流畅,意境优美,而且构思奇巧,有如天成,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常有文人墨客以此句对下联,但很少有人对得精妙。后来,北宋文学家石曼卿对出了下联“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韵的味十足。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明代大学士杨廷和小时候才智过人。某年中秋之夜,其父与客人对饮至深夜,不禁吟出此上联。客人思索良久,无法对出。一旁的杨廷和听了,语出不凡对出下联,令众人击掌称妙。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清代广东才子宋湘,于中秋之夜仰望明月,吟得此上联。此联用5个“月”字,抓住了月到十五团圆的特点。当时他虽然冥思苦想,却拟不出下联。直到那年的除夕晚上,想到明天即是新年,不禁灵感顿生,方才吟出下联。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清代的徐稚小时候很聪明。某日,老师出上联,要他对出下联。徐稚很快对出下联。此联中“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江苏扬州瘦西湖中的小金山岛上,有一座清初年间建造的月观亭。有一年中秋节,郑板桥到此游览,美景令他心旷神怡,禁不住手书此联。内容绘景形象生动,充满诗情画意,后人将其刻于柱子上,为湖平添了一种人文之美。(摘自《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