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群背后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近日,江苏一位家长发布的短视频火了。视频中的这位家长控诉,自己被要求批改作业、辅导功课,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更辛苦?
这位家长发出的“灵魂拷3问”引发不少家长的共鸣。现实生活中,家长群问题普遍存在吗?为什么会演变成家校关系、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家长究竟有哪些压力老师又有怎样的无奈?
作为一名事业成功的女性,济南市民王丽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可随着女儿升入一年级,她却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起因就是女儿班级的家长群。
“老师大多通过家长群布置作业,比方说,有次语文作业让学生组词,但孩子刚上一年级,很多字都认不全,拼音更不会拼,我只能挨个字教她。等做完作业,都晚上10点钟了,感觉孩子挺辛苦,家长也累。”王丽介绍,对于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老师通常要求家长在学习软件打卡,有时候还得把孩子读书的视频发到班级群里。
“因为平台对视频时长有要求,有时不得不请同事帮忙剪辑视频。更无奈的是,群里常常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并配合填写各种问卷,有时还被要求关注二维码、回复学校名称。”王丽苦笑着说,不做不行,毕竟孩子是在班上的。
王丽的经历,她的同事黄飞感同身受。
“我孩子也上一年级,前两天老师在家长群发了几张教室地板有树叶碎屑的照片,说刚上完手工课,看地上成什么样了。紧接着,不少家长就在底下留言说老师辛苦了。”在黄飞看来,这样的照片根本没必要发到群里,课后让学生打扫干净不就行了吗?“如果不是有明文规定不让家长去学校打扫卫生,早就有家长到教室扫地去了。”
黄飞认为,家长群“变味”了。“除重要通知之外,家长群里经常会发学生的表现情况,填写各种调查问卷,有时候还被要求给学校点赞。”黄飞说,自己本身工作就够忙的了,现在还要拿出大把精力留意家长群,“不看还不行,怕错过重要通知,但看了通常心里很不舒服,因为留给家长的新一波问卷要求又来了。”
“变味”的家长群不仅带给家长诸多烦恼,也成为老师的负担。
山东某小学一位姓刘的校长认为,让家长批改作业是不对的。“家长可以监督学生完成作业,有时间有能力的话,也可以检查一下孩子作业的正确率和书写情况,但不能让家长代替老师去批改作业。”
某小学班主任张老师表示,自己在群里说话得小心翼翼。“有一次,班里一位老师因为生病,往群里发作业比较晚,结果引来家长们的牢骚,有时候真挺无奈。在群里说话得非常小心,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家长吐槽,感觉就像患上了手机恐惧症。”由于担心家长群变、“夸夸群”,张老师在群里发完消息之后,通常会说“请家长们不要回复”,一般需要回复的会特别标注。
张老师认为,对于学生的教学管理,已经不单纯是从早7点到晚6点,超过这段时间,家长在群里提出问题,他们照样会解决。“有很多家长不理解,认为我们把一些任务推给他们了。其实只是需要家长配合,因为班里有几十个孩子,我们不可能都照顾过来。”
王辉成是济南一位中学语文老师,他已经从教35年了。谈及家长群的管理问题,他告诉记者,学校要求不能成为家长的负担,老师在群里下发的通知很正面,但不排除有部分老师说话时语气强硬,招致了家长反感。
王辉成认为,江苏那位家长退群,其实暴露了家校关系的紧张状态,“退群只是个导火索而已,主要还是对老师平时的工作做法不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家长群其实具有双面性,它是一个沟通的平台,也是个浓缩的“小社会”,如何让家长群发挥最大价值,才是学校、老师、家长共同追求和思考的。(据《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