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91 更新时间:2020-12-23

岳母刺字 孰真孰假?

        岳飞一生,捍卫国土,抗击金兵的侵略。京剧《岳母刺字》,说的就是这一段的历史故事。情节是:抗金主将宗泽病逝而继任的杜充是个投降派,在军中的岳飞愤而转回故里。不想很快金兵又大举侵宋,贤明的岳母在岳飞背上刺字,并命令岳飞再披甲胄,投军抗金。
        这一段戏文是有历史依据的:岳飞的孙子岳珂在他的名著《金佗粹编》中记载:“先臣(岳飞)天性至孝,自北境纷扰(指金兵南侵),母命以从戎报国,辄不忍。屡趣之,不得已,乃留妻养母,独从高宗皇帝渡河。”京剧《岳母刺字》不但讲了岳飞遵从母命,继续赶回前线,抗击金兵的史实,并在舞台上,主要呈现了岳飞的母亲姚氏在岳飞临行前,为要岳飞树立雄心壮志,铭记报国使命,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
        然而,翻阅史料,不难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岳飞背上真刺有这几个字吗?二是如果真有这几个字,那么是其母刺上的吗?
        据史载:岳飞背上是真刺字的。《宋史·何铸传》载:“秦桧力主和议,大将岳飞有战功,金人所深忌,桧恶其异己,欲除之,胁飞故将王贵上变(即做假证言岳飞谋反),逮飞系大理(寺)狱,先命(何)铸鞠(审问)之。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脱衣)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没有任何证据),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改命万有俟高通再审……”这母刺字孰真孰假一条正史并非孤证,再看(宋史·岳飞传):“(秦)桧遣使捕飞父子……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作为最高司法官员的何铸亲眼所见,自然岳飞背上刺字属实。
        那么一字之差又当如何解释?“尽”与“精”发音相近,在南方人口中是分不太清的。而书写这一情节的传奇《倒精忠》和小说《说岳全传》的作者皆非中原人。在戏曲中,“精”较“尽”出音容易,且响亮,而意义又相同,故此便延续下来,不再改动。
        那么,岳飞背上的字是否真为姚母所刺?《宋史)说,“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涅”,就是在人的皮肤上刺文字、画图,并以墨涂之,使墨迹深入肤理。也就是今日说的“文身”。《宋史》以及记录这一事件的宋人笔记、野史,甚至连岳珂的《金佗粹编》也没有提到自己的曾祖母为爷爷亲手刺字。据史学家姜纬堂分析,老太太是不曾亲自下手的。一是姚氏未必有“如名门闺秀之具文化素养”;二是“当岳飞平反,岳霖开始搜集史料时,霖母即飞凄李氏尚在,倘飞背上之字果出姚氏之手,李氏自必知之甚悉,何竟未告诸儿辈?”但姜氏也说,岳飞走上抗金前线,实与其母的激励甚至严促有关,所以,“从情理上说,岳飞背上‘尽忠报国’四字为母所刺,亦非不可能。”
        笔者认为,岳母深明大义,品德高尚,岳飞和其母的感情非一般可语,对其母的敬仰更达到言听计从,所以刻此四字的创意必出自姚母。但是否出其亲手,这是不敢骤下断语的。因为这个“刺字”是个技术活,刺在皮肤上,多深多浅合适?而且还要以醋墨涂人肤中,弄不干净是会发炎的,所以今日文身也要到专门的店中去做。故此又有两种可能:一是姚母请专人来刺字;二是姚氏老太太是个能人,头脑灵敏,手疾眼快,所以亲自刺字亦非完全不可能。
        至于为什么诸多文献,包括岳飞后辈都不谈姚母剌字之事,恐怕事关隐私。在宋朝,发配的囚徒脸上是要刺两行金印的。《水浒传》里的许多英雄好汉脸上都被刺了字,说是怕人犯跑了,实际上也是对人格的一种侮辱!当然也有不是这种意思的,如岳飞曾参与的王彦率领的“八字军”,便都在脸上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以示奋勇杀敌之决心。这与犯人被迫刺字是不同的。岳飞背上的字,也可能是在“八字军”时受其影响而请其他爱国志土所刺。有个写岳飞的传奇剧本,便写岳飞背上之字是请其手下爱将张宪所刺。
        虽然刺字者身份众说纷纭,但姚母既有可能,笔者宁信此说!千年传说不衰,不容置疑,所以京剧中的《岳母刺字》是可信的,故此感人至深。(摘自《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