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人看透了自己
◎常公平
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郭嘉,在曹操势远不及袁绍的情况下,提出了历史上有名的“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的十胜十败论”,极大地增强了曹操的自信心、鼓舞了士气,为曹操官渡之战的胜利、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十胜十败论”郭嘉可谓把袁绍和曹操看得透彻,也可见,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看透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怎么才能不让别人把自己看透、看穿自己?那就需要善于“伪装”自己、保护自己。刘备在曹操的眼皮底下专攻“学圃”的“韬晦之计”,可称是“伪装”、保护自己的范本。刘备之所以使用“韬晦之计”保护自己,也是刘备看透了曹操“只可同忧,不可同福”的本性。曹操空食盒害死荀彧、逼死荀攸,也恰恰验证了刘备的看法。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为何没让人看透,还有一大批的追随者,正是因为他善于“伪装”自己,让别人看不透自己,看不穿自己的内心。首先是,他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华丽外衣,也就说郭嘉所说的“义胜”;其次,曹操能够审时度势取其利,对势力远不及自己的陶谦,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号而进行残暴的屠城,当面对袁绍也要拉拢的张绣时,却能够一笑忘记“杀将丧子”的生死仇,显得大度能容;再就是,曹操的个人修养很高,他不仅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还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也在《短歌行》中自比周公求贤若渴,广揽人才;他还在铜雀台大宴文武时对群臣说,自己没有当皇帝的心,自己是丞相位极人臣,已经没有奢望了,自己“广告”打得也挺响。
对于生活中的凡人来说,不让别人看透自己,就是要提高自己的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切不可率性而为,率性而为有人粗浅的认为是真诚的表现,其实,这与真诚无关,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对于自己的情感要做到发而皆中节,喜怒不形于色。还要慎言,以免让人了解言中意,看透所言人。 作者单位:太平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