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猜想
◎田邦利
每每看到十几岁的孩子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就为小朋友着急,着急的同时心中就产生一个疑问:这近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小小年纪,玩心未泯,读书能多用功,能多刻苦?上学才几天啊,就中了“进士”!问学生家长,家长摇头,也不清楚是怎么弄的。这时,我就想起自己念书时的情境。
校舍。念小学时,教室用的是农家房屋,一个门,一个窗户。木棂子糊绵纸的窗户,窗户小,且没有后窗,屋里光线不好。念初中念高中才在正规的教室里,砖瓦房,玻璃窗,窗户多了,窗户大了,前窗后窗都有,屋里光线好了。门窗都是木工做的,本来就不怎么密封,风一刮,雨一淋,变形了,就更透风了,冬日里北风一刮,教室里冷。
照明。念小学时,晚上在家里学习点的是煤油灯,在学校上晚自习点的也是煤油灯。用墨水瓶子什么的自制的小煤油灯,没有玻璃罩,灯火不大,灯烟不小,看一阵子书,鼻孔都是黑的。念初中时,学校晚自习用上了汽灯,一个教室里挂一盏。汽灯的油箱在光源的下面,四周光线尚可,灯下一圈儿阴影。到了高中,学校晚自习用上了电灯,一个教室里吊着4根灯棍。灯棍下面光线挺好,教室四角光线就差了许多。念初中念高中时,农村家家户户的照明还都是煤油灯,学生放假回到家,晚上看书做作业,都是在煤油灯下。
生活。我是1955年上的学。小学6年的时间里,1958年大跃进,1959年、1960年、1961年三年生活困难,都给赶上了。大跃进时,吃食堂,地瓜、胡萝卜大锅里一煮,吃也是它,不吃也是它。煮熟的地瓜胡萝卜上带着没洗净的泥巴,吃时得剥去那层薄薄的表皮。生活困难的三年就更甭说了,吃糠咽菜也填不饱肚子。念初中念高中时境况好了些,也就是地瓜、掺了糠菜的地瓜面子窝窝头能填饱肚子。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我小学的同学没有近视的,初中的同学没有近视的,到了高中,班里才出现了两三个戴眼镜的。现在,校舍是楼房,教室窗明几净,教室里光线很好,阴天什么的一有光线不好,教室里的灯腾地就亮了起来,家家不愁吃不愁穿,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咋就近视了?说到学习用功刻苦,那时学习用功刻苦的也大有学生在,笔者学习就很用功,很刻苦,太阳落下去了,还在教室门口借着那抹晚霞看书,也没近视了。
想想,那时的孩子没有零食。家庭条件好的,能吃到点心,能吃到糖块。条件差的,一般户家的孩子,不到饭时饿了,吃块窝窝头喝碗凉水就是零食。现在的孩子,什么零食都有。香的、甜的、酸的、辣的,酥的、脆的、肉筋的,熏烤的、膨化的、油炸的,可说想吃么有么。软包的,硬包的,明包的,暗包的,超市的货架上琳琅满目。大兜小兜拎回家,一包一包,一盒一盒,吃得蜜口香甜。有的光吃零食了,不吃馒头,不吃米饭了,零食成了饭。喝的也是想喝啥有啥。这饮料那饮料,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咖啡色的,啥色的饮料也有。盒装的、罐装的、桶装的,咋装的也有。带吸管的、带小碗的,怎么方便饮用怎么来。走着道用吸管一口一口地吸,坐下来用小碗一碗一碗地喝,喝了个恣。有的光喝饮料了,不喝黏粥,不喝水了。
于是我就想,现在青少年中出现这么多近视,究其原因,饮食或许是其中的一个。 作者系济阳一中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