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 助推建筑垃圾管理提质增效
城市越发展,越要下足“绣花”功夫;城市管理越精细,群众的满意度就越高。区城市管理局紧紧围绕“为人民管理城市”工作思路,紧扣“便民、利企”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升建筑垃圾管理效能,推动建筑垃圾管理向精细化治理和精致化管理转变。
“即申即办,一次办成”,最大程度便民利企
区城市管理局创新三举措,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把原来需要2天时间办理完成的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缩短至半天或“一次办成”,让群众少跑腿、“只跑一次腿”。
简化审批流程,将审批内容逐条细化,简化服务流程,制定出操作性强、标准清晰的渣土运输审批指南,切实做到手续齐全的一次办结;手续不齐全的“一次性告知”,补齐手续后立即办理;对于特殊情况,不能立即补办手续的,实行“容缺办理”。压减办理环节,建立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业务交流微信群,在群内进行网上申报、预约勘验、调度现场、审批信息、公示告知,对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业务随到随办,节假日正常受理办证业务,当好“服务生”。前置勘验业务指导,将以往申报受理后的核查勘验工作前置,提前对有渣土处置需求的工地进行勘前业务指导,及时辅导企业按审查要求做好准备。2021年审批验收办证材料1126份,办理渣土准运临时通行证7145个。
“五必看、四必查”,日常监管精细准
区城市管理局根据建筑垃圾处置标准创新“五加四”工作法,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建筑垃圾处置违法违规行为。
现场勘验严格落实“车行道路是否硬化、场内裸土是否覆盖、洗车平台是否正常运行、保洁人员是否到位、监控设备是否正常使用”五个必看,全方位防控扬尘污染,提升源头管理水平。对工地出入口进行重点检查,按照“洗车平台是否正常使用、出场车辆是否全部走洗车平台、保洁人员是否对车体及车轮进行二次清理、高压水枪水压是否达标”四个必查原则进行检查,发现车辆车体不洁、带泥行驶的,追查进出土工地车辆清洁管理责任。
“渣土平台来助力”,实时管控无缝隙
打造两个智慧监管平台,通过智慧平台、手机终端,对建筑垃圾产生、运输、消纳全过程进行线上巡查,有针对性开展线下检查,用科技手段赋能日常监管,加强事前事中事后联合监管。
打造济阳渣土综合监管平台,将全区8家渣土运输企业120余辆渣土运输车辆全部纳入济阳渣土综合监管平台,实现车辆运输“定车、定线、定点、定速、定时”管理,状态异常时自动报警。建立渣土运输企业信用台账,根据平台显示的报警信息锁定车辆并记录在册,根据状态异常次数进行赋分,标记信用等级,轻则约谈负责人给与提醒,再则在办证时予以考虑,必要时移交中队或交警部门进行处罚,以严管重罚的方式避免此类行为发生。工地在线视频监控平台,将辖区所有在建工地统一接入平台,整合信息数据资源,利用App实时监控工地的建设情况、渣土运输情况和工地大门口的保洁情况、渣土车辆的冲洗情况等,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告警和证据固定,并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有效解决人工巡检效率低、问题发现不及时等问题,推动日常监管由“事后控制”向“事前预防”转变。
(蒲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