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45 更新时间:2022-09-23

红土地白土地(小说)

张加增/著

        马书记分红包土片时,便选定这村子为自己的点儿,走遍红土地块,广听乡民谏言,挑选出金十三当了这村的支部书记,这金十三是村上的一大能人,早年曾就读过济南府的农业专科学校,后来生活困难的时候,辍学回乡务农,短短数年中,摆弄出高产的棉花地瓜,还有一套套大地窖存放鲜菜什么的新技术,后来又想出个新点子,带着乡亲们于地边道旁处,栽了许许多多的桑条树,秋夏之季养蚕收茧,冬春之时,编筐编萝,因其遍地桑条,渐渐韶台庄便叫成桑条庄了。
        那时,金十三还说动村干部们,于五个生产队里各种下六十亩苹果,作为以后村民们的一大进项。谁想,人多心杂,人们只顾了混混工分,弄弄庄稼,全不把这苹果苗儿放在眼里,直到村上分地时,这些树苗们才长成茶碗粗细,且多未嫁接,一株株叶黄枝瘦,有气无力的被冷落在旷野之中。那时,队上的头牯农具等一应物什都分到各家各户中去了,只有这些树们无人愿要。有人亦主张砍了当柴烧,省的占了好地不坐果……
        老金心疼这些树,费了许多的口舌,才勉勉强强分给村干部们去管,并且规定下以后有了收成时,每亩要向村上交一百元承包费。至于县乡要的农林特产税什么的,是后来加进去的,初建果园时是没有这一项的。那时,村民们瞧不起这些树,村干部们又看成一份额外负担,所以也没办什么公证认可之类的手续。
        之后,由金十三带着所有的村组干部们,起早贪黑,换土换肥的,又逐棵搞了嫁接修剪,使这些树慢慢的壮了粗了,直到树上挂满了果子,红土地上来了外面的货车,大筐大筐的苹果,换来大把大把的票子。
        “啊,大集体的果树,都便宜了干部们,他们富的流油了。”
        “当初咱也刨过树坑子,人人都有份啊,他们,一亩才交一百块,啥时也是干部们沾光啊。”
        ……“这事儿,难弄哩。”金十三心事重重地讲出他的想法:“现实的村民不比从前了,老是看报纸看电视的,懂得多了,什么这个法那个法的,条条文文的也知道个大概。说真的,这果园是该属于全村所有的,依“产权”的归属,他们“抢”的理由是站的住脚的,可是倘若干部们不来管理,不下本下力的,怕是这园子早毁了。论到谁管理谁受益这点上,村民们可就毫无道理了。”
         突然,一只猫头鹰“咕咕”叫着,从什么地方抓起一只田鼠,又扑扑楞楞飞向空中,此时,月已西斜,雾气上来了,朦胧中地上的一切景物都成了一片轮廓,我俩亦加快了些脚步。
         “也怪俺,先前只顾了救这些树木,咋不投投标,公证公证,也免得出这场乱子,这是失策。真事上,这片园子头年给县里交了十多万的农林特产税,不也是一个大贡献吗?再除去投入的本儿,干部们也不像众人说的富得冒油啊。”……
 回到住处,整个乡村已进人了梦乡,暂时的寂静遮掩了村子的巨大的不安。谁都知道一种深深的危机正潜伏在这个古老的村子里。
         灯下,我思虑着桑条庄面临的诸多情形,久久难以入眠,金支书也辗转难眠,不住叹气,“从何处下手呢?”“比如,找些能服众的人物谈谈,找谁呢?”趴在被窝里,我自言自语,又像是问他。
 “找金大才,俺二叔,那怪老头。”他咕哝了一句,翻过身去,很快发出一阵酣声,睡着了。 
        六
         翌日一早,我简单问了些关于金大才的情况,便去登门拜访他。
         见到我时,他先是一楞,尔后,怀了恭敬同疑惑,“唔,是父母官啊,不知找老朽有何贵干?请屋里叙话。”
         他那宅院就座落在村子的西头,黑黑的门楼,深深的庭院,五间青砖房舍掩映在一片桑树林中,显的很是古朴优雅。进到他屋中,我大吃一惊,但见那屋中置一红木八仙桌儿,两旁是一对紫檀太师座椅,紧贴着北墙根是一黑红的条儿,几上置数摞线装古书,书的旁边是一方极大的白色的砚台同一只青瓷笔筒,北墙上挂的是画了四季景色山水的四扇屏儿,两边对联为“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意境幽远,画面轻灵逸秀。
         想不到乡下竟有这等风雅人士,有这等摆设,一种书香学究之气不禁使我对老人肃然起敬。    
         他取一只宜兴壶,一对泥漆碗,仔细擦拭过了,从一只竹漆筒中捏出茶尖,沏了慢慢泡着,说道:“听乡民们说,您们这届父母官,红土白土同治,终日为黎民操劳,颇有政绩,老朽实在钦佩,盛世多贤达之士,您们运畴有方,沙窝乡得见殷实,难得啊,难得。”
         说着,他端起茶壶,为我斟水,那壶嘴儿极小,想必茶山又厚,水流儿细如滴泉,那茶清澈微黄,漂出一股清香,我想说明来意,似觉火候不到。听老金说,他大才叔是私塾底子,一肚子“之乎者也”且有收藏癖,古董奇货不少。大跃进时,曾在北边的洼子社当过文书,看不惯胡吹海嗙那一套,辞职不干了。一辈子性情古怪,很少看得起人,若是遇了志趣相投有学问的,他便交心碰
        心的,啥也肯为你去做,在村上可谓德高望重,一言九鼎,却是金口难开,只要他说一句话,村老村少们是没人不听他的。
                                                                (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