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沉思
——诚信生产、安心消费与诗意生活 ◎李庆田
寒食节是春日里很隆重的祭祀节日,也是汉民族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按照传统风俗,在寒食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禁烟火,吃冷食。
禁火寒食的风俗,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晋国大臣介子推追随落难的公子重耳流亡列国,途中历经艰难,却始终鞠躬尽瘁地侍奉左右。十九年后,重耳返回晋国,成就了霸业,开始大赏功臣。但介子推认为自己忠于王室正统,是臣子的本分,不愿以此邀功,遂与母亲归隐山中。重耳让人放火烧山,本想逼迫介子推出山君臣相见,不料介子推母子在山火中身亡。重耳悔恨不已,下令以后每到介子推死难之日全国都要禁火寒食,以纪念介子推的高风亮节。
今天,人们在寒食节怀念介子推,继而祭奠自己亡故的亲人。悲则悲矣,却不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生者祭奠死者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故而寒食节也有了踏青远足、砥砺前行的意义。
寒食节的饮食及踏青活动源远流长,单就饮食方面的节日食品便有青团、馓子、饧食、润饼菜等十几种之多。一些热衷饮食以及精神豁达的诗人们,把过寒食节的感受写进诗词里,从而使寒食节越发可亲起来。它可以是杜牧在雨中祭扫之后,寻到的灿若云霞的杏花和沁人心脾的米酒;可以是宋之问看着“桃李正芳新”,端着“寒食酒复春”;可以是苏东坡满怀期待着寒食节过后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还可以是青春年少的李清照,在北宋元符三年那个阳光明媚的寒食节里荡秋千、嗅青梅,望着户外“江梅已过柳生绵”,想着“梦回山枕隐花钿”,完全一副享受生活的舒适神情。
今天,人们在寒食节怀念介子推。怀念的是他身上那种清明廉洁的政治抱负和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并由此延伸而来的诚信内涵。
现代人的生活总是行色匆匆,难以停顿。在寒食节,我们不妨把精神沉静下来,好好想想,忙碌的工作是否违背了初心。我们从事生产活动是为了创造社会价值,而不是不择手段去追逐所谓的经济利益。以寒食节的“食”为例,我们现在的工业化食品生产技术和条件不知要比先辈们的农业社会高多少倍,可我们生产的食品品质又能比过去高多少呢?试问下,如果我们的社会丧失了生产经营的诚信,食品安全又从何谈起?每每看到诸如瘦肉精、苏丹红等化学制剂添加食品毒害消费者的现象屡禁不绝,便禁不住在心中呐喊:不要求食品生产者像介子推那样“功不言禄”地奉献,只需要他们能按照质量管控体系,遵纪守法地诚信生产诚信经营。我们当然有责任去弘扬正义、教化人心。但对于那些明知故犯的“生产者”,则要重典治理。在将假冒伪劣食品逐出市场的同时,还要重点扶持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大型食品集团。运用一切可行的措施,还食品生产一个“清明”的诚信环境,让我们的食品产业在诚信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让我们已传承数千年的饮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走向光明的未来。
寒食节,这个同时拥有哀思墓火与酒茶美食的节日,借用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话来形容,就是“雨点和阳光同时出现”或者“阴郁又光明的日子”。在这个气质独特的节日里,唯有把传统美食继承发扬,把食品生产环境变得更安全,把高洁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才能真正地赋予“寒食”以节日的意义。
草木逐渐青绿,繁花次第盛开,疫情已过,未来可期,带着对故人的思念,携一袋的旺旺休闲食品,带着时尚、健康与美味的食品,与亲朋一起踏歌远行,去安心放心地迎接明天。说真的,没有什么比这更富诗情的春日活动了。
作者单位:山东旺旺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