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之我观——诗经篇
◎杜秀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经的开篇,是文化的开端,亦是爱情的开蒙;之后便有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相遇“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有了念念不忘,相思萦怀的惆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有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暗恋“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有了有朋自远方来的不亦乐乎“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有了世上有百媚千种,我独爱你那一种的情有独钟“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有了美人如花隔云端的颜值天花板“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有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兄弟之情“二子同舟,泛泛其景”;有了磨刀霍霍同生共死的战友之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有了离人归家的近乡情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有了隐士修身的安贫乐道“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有了铺陈一年十二个月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民族回首,必见《诗经》。
《典籍里的中国》又见《诗经》。很多人说,不读《诗经》,就不知道中国人有多浪漫。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古人看到什么,就歌唱什么,他们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被写成了诗。25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用《诗经》里的诗句表达我们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想,用“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转达相思之情,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表达白头之诺,用“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传达欢饮之乐,用“逃之夭夭,灼灼其华”谙达婚礼之俗;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明达时节之序;用“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畅达丰收之喜……原来,我们与先民依然心灵相通,依然情意相同,依然共享一个烟火人间。诗,又回归了生活。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的生命起点。分《风》《雅》《颂》,其中《风》为周代各地民间歌谣,共160篇;《雅》又分《大雅》和《小雅》,为周人所谓正声雅乐,共105篇;《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其诗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期。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专设采诗官,他们称“行人”或“遒人”,负责到民间采集民歌民谣,上报天子,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证”。经过收集、整理,那些诗篇成为《诗经》的雏形。作者既有王侯公卿,也有士民百姓,他们大多都没有留下姓名。后孔子从上古流传的诗歌中整理出305篇,编订成《诗》,又称“诗三百”,且留下千古一评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教育儿子“不学诗,无以言”。他教育弟子:“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中国的历史上,孔子的声音听起来总是恂恂教言,浑厚恳切,有着人间炊烟气。至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诗》奉为经典,成为《六经》之一,始称《诗经》。正如余秋雨所说:“一个民族,能够以‘诗’为‘经’,足可见其浪漫,亦可见其文脉雄健。”
《典籍里的中国》选择了以毛亨和毛苌的视角演绎《诗经》。两位儒学大师,对《诗经》的传承可谓居功甚伟。自秦国至汉代,研究诗经者有四家,鲁人申公的《鲁诗》、齐人辕固生的《齐诗》、燕人韩婴的《韩诗》皆已失传,我们今天所读《诗经》是毛亨、毛苌所传,世人亦称之“毛诗”。受到历朝历代所推崇,毛亨、毛苌被尊称为大毛公、小毛公。大毛公毛亨乃毛遂之侄。他师从荀子,是史上著名的经学家,为《诗经》编纂注释,遂成《毛诗训诂传》,并以此授毛苌。毛苌不负毛亨嘱托,历经艰险,传诗游学,在饶阳师钦村建诗经台开坛招生,传授诗经。河间献王刘德礼聘再三,把毛苌请去讲学,封为“河间献王博士”,史称“小毛公”。后世赞曰:“三百篇之义,炳如日星者,苌之力也。”
述文明之悠远,传文化之美善,立青年之志向,养民族之精神。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捧读《诗经》,延续和承接中国古老的文化。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这是一种悠久的合唱,群体的美声;这是一种广泛的协调,辽阔的共鸣。“不忮不求,何用不臧”“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诗经三百篇如同一幅幅画卷,让我们看到先秦时期农耕文明下先民生活的模样,看到中国人独有的精神世界,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有人说,先秦时期是中国的少年时期,华夏大地上奔涌着少年的热血。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布衣黎民安居乐业,游侠义士无惧一死,良臣谋士纵横天下。先秦,世风是侠义的,思想是自由的,情怀是浪漫的,社会从头到脚都散发着昂扬向上的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甚至两军对垒,都充满贵族之气,君子之风。
先秦的诗歌到达的地方是心灵的故乡,先秦的世风熏陶的品格是勇于担当。去读一读《诗经》,读一读《离骚》;读一读《庄子》吧;请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来表达思念;用“鲲鹏扶摇直上九万里”形容理想;请赞美聂政“以死酬知己”的豪情;理解屈子“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孤独;请对宋襄公不合时宜的贵族精神给予尊敬;喜欢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惊艳;请以自由、进取、勤勉、坚韧之精神为少年中国之精神,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少年无畏,书写“中国梦”的一章。毕竟,以梦为马,方是快意人生。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典籍里的中国》以最浪漫的情怀,最真挚的情感讲述着这片神州大地上创造文明的故事,让我们知道我们的文明源起何从,迈向何方,更让我们懂得传承的力量。从第一季第一集的伏生爱“书”、护“书”、传“书”,到第二季第四集的毛亨、毛苌爱“诗”、护“诗”、传“诗”,“传承”二字已不单单是一个动词,而是一种精神。 作者单位: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