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9 更新时间:2023-04-06

旭日东升耀古今

——曲堤街道李旺村印记(一)

        千年圣地古迹寻,百尺铁塔高入云。
        韶台远眺千帆过,登塔可览层山群。
        花灯舞开丰收景,小曲唱出礼仁信。
        千年难忘老街谊,旭日东升李旺村。


村庄扫描


        位置:李旺村地处北纬37度,东经117度,曲堤镇政府东北方向2公里。东临王大来村,南临大杨家、小杨村,西接葛家村,北与王辛村接壤。原属安家片管区,后划归镇曲中管区,2017年归济北街道北管区。
        村委现处原学校地址,在村子中央,三间平房。最近,在村委会东,又扩建了幸福院,专为老人生活提供餐饮、娱乐活动。
        道路:新国道220线从村西、村北经过,现村中路为三横两纵。过去到曲堤,没有正路,要绕道,走葛家、苏家,才到曲堤,弯弯曲曲,来回要一个小时。
        上世纪70年代,经公社协调,东西取直,接通老220国道,方便了许多。
        1998年,李旺村在国道220扩建后,筹集资金,开始硬化村路,铺了柏油马路,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道路逐步老化。
        2021年春天,重建水泥路,各胡同也都串联、硬化,达到了户户通。
        河流:当时,政府很重视农业,种地离不开水。李旺村除了田地里星星点点的人工开挖的老水井,根据需要,大队统一打了很多深机井。
        灌溉主要靠黄河水,一是村西干沟,二是村东河,在大的地块,也挖了很多地下沟,用来排涝。大小沟纵横交错,构成灌溉网。从大到小,依次为:河、干、支、斗、农、卯,水从河入干,最后由卯灌入农田。
        1959年,建国十周年之际,商河县为了解决灌溉问题,一种说法是为了引黄建一大型水库,还有一种说法,是为开发旅游。总之,地在济阳,河由商河挖。经过几年的人工开挖,在平原上,竟开挖出一道东西大约五百米,南北长三十里,南接黄河,北通徒骇河的大型水利工程—张辛干(当时也叫幸福河)。
        房屋:大多为四合院、三合院,(没有南屋)。大门一般为独立一间房,用来放车。老房子、老建筑基无剩存。
        铁塔:当时六七十年代,是济阳为数不多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在村正北约百米处,高约三十八米,上有瞭望台。外观大致如通讯塔。是国家测绘局1958年建立,30年后,因生锈腐蚀严重,出于安全考虑,于1988年被拆除。此铁塔主要用于测绘。每年可见来人测量,是测绘基准点,在济阳独一无二。
        过去,如此高的建筑不多,方圆好几里,就可见巍然耸立的铁塔,外村来李旺走亲戚,大人小孩爬爬铁塔很开心。
        但自铁塔建好后,摔死过好几个人,主要是小孩,其中,就包括老支书的儿子。此塔远近闻名,一说起东升、李旺家,给人印象就是,铁架子村。
        池塘:过去,村的四面都有水湾环绕,据老人讲,这些水湾,是过去建房就近取土所用,日久天长,形成了水湾。村北齐家湾,村西北老湾,东有大东湾,还有南湾。
        碾坊、豆腐坊、干粉坊、挂面坊、轧坊、香油坊:为方便村民,六七十年代,各队自力更生建起了碾坊、豆腐坊、干粉坊、挂面坊,三队、四队有轧(棉花)坊,三队特建香油坊。
        庙后小学:在古庙后,即庙北,是村内最早的学校,中间三间正房,两边各有配房两间,共七间。第一任校长牛大坤,1953年,庙后小学迁移到村西李旺小学。
        东升联中: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根据上级革委会的号召,公办教师回本村闹革命。附近村的杨殿真、葛三胜,本村的李增照、俎金元、回本村任教。由于师资雄厚,1968年2月,创办了东升联中,邻村大杨、小杨、葛家、苏家、池家、窦家都来李旺上学。
        杨殿真任首任校长,联中是初中,实行初中两年制,小学五年制。
        1974年8月,刘万胜任校长,1976年8月刘继胜任校长,1979年,曲堤联中部被撤销,七年级,即初二,与安家合并。
        李旺小学:1980年8月,孙化荣任小学校长,1983年8月,李光森任校长,1993年8月,焦其让任校长,同年,小学五六年级撤销,合并到安家小学。1995年,牛洪亮任校长,2002年8月杨传水任校长。
        2004年8月,因生源不足,为集中师资,李旺小学被合并,李旺小学撤销。
        合作社:1956年,成立互助组,后改为初级社,1957年,李旺村分为四个小队,1958年,李旺村与周围大小杨、葛家、苏家等村共同组成高级合作社,并成立大队,俎金贵任大队长。
        1960年以后,三年自然灾害,又分为十个小队。人们忍饥挨饿,树皮、豆秸、棉子皮、野菜等,有什么吃什么,这成为人们永远的伤痛。由于合作社成员互助互帮,据村内老人讲,尽管挨过饿,但李旺村几乎没有饿死人,这归功于合作社强有力的统一领导。之后,文化大革命,李旺村正式分四个小队。
        解放前村长:焦世友、李光成、李光耀、李元烈、邱光海、邱光山、左玉章。
        民兵连: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国际关系的微妙变化,毛主席提出了全民皆兵的战略思想,省有军分区,县、公社有武装部,大队有民兵连,(有的自然村小,与其他村联合建大队,不是按现在主要以自然村。)
        民兵连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尤其以复原军人为骨干,传帮带。大队民兵连武器装备以轻武器为主,当时配备二十支枪,一开始是长步枪,后来改为半自动步枪,最后改为六四式冲锋枪,民兵连长邱润生特配歪把子冲锋(很短小)。
        平时经常搞训练,每年八一前,还有实弹射击,比枪法。村里有枪,民兵晚上按小组轮流带枪值班巡逻,对当时村里的安定起到了很大作用。
        民兵连也是大队的主要生产力,开沟挖河,苦活、脏活、累活、他们冲锋在前,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民兵连对维稳起了很大作用,后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主,武器被收回。
        赤脚医生:李金河、李连效、俎周泉、焦守梅、俎美英、李增国。卫生室始在三队,后在大队部有卫生室。
        东升大队的医疗室很成功。有小团队,以中医为主,大队为此还专门开辟了药田,为医疗室提供药材。当时,济阳县委书记赵盛武在村里专门主持召开了全县的合作医疗现场会,并组织文艺演出。李旺村的合作医疗有创举,是一面旗帜。
        荣誉:计划生育一等奖、济阳县合作医疗一等奖、2018年济阳区贫困村拔河比赛一等奖、济阳区四星级村党组织、济北街道脱贫攻坚先进单位等荣誉。


村庄由来


        村名渊源:据村中老人讲,李旺村最初不叫红庙李,是叫赵家框子,村子在现李旺村东约一里,是赵姓家族,明朝永乐年间,李氏先人由直隶枣强县迁至此村,取名红庙李村。随着其他各姓来村,赵家框子相约向西迁移,自动融入红庙李。如此,李、焦、俎、邱、赵等姓氏融合组建了新村。
        大约300年前李氏家族中第五代有个叫李旺的人以养蚕、缫丝、丝绸为生,此人性情温和,德才兼备,乐于助人,很有名望。李旺去世后,为纪念李旺高尚的品德,村民把红庙李村改名为李旺村。
        据《曲堤镇志》记载,1932年,曲堤为济阳六区,又划分为5镇22乡,领属121个村庄,其中,李旺乡辖李旺村。
        东升大队:文革其间,李旺村改为东升大队。因地处老曲堤东北角,取其旭日东升之意,也是村民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生活如日东升,安康幸福。改革开放后,恢复传统,又把村名改回李旺村。
        杂姓村庄:2021年的时候,全村有198户,990人,主要姓氏有李、焦、俎、邱、赵5姓,此外,还有左、隋、杨、董、任等姓氏,基本独门独户。
        建国前老党员有:李继路、邱光成、李光耀、李增武、爼金河、焦兆明、焦兆生、焦元继、焦念富、赵元勋、赵元善等。

物产民生


        现在,主要种植黄瓜等蔬菜瓜果大棚,传统农业收入来源主要是靠种植,在外打零工,也有从事蔬菜贩运、家居商贸、化肥农药买卖、农机维修、建筑、吊装服务、房屋装饰、木床加工等;全村占地1000亩、耕地1400亩。土壤性质北部为红土,其余大部为白土。
        主要是小麦、玉米。其间,也种植过水稻、棉花。
        水稻种植:始于1964年,由于黄河水方便,开始种植水稻,1974年,开始大面积种植,同时改造了洼地、盐碱地。
        解放前谷子种植很普遍,脱皮后是小米,缺点是产量低。1984年,李德全种植了两年稻谷,但苦于虫害、鸟食严重不再种植。
当时在生产队时期,集体种植,主要是村民用来纺织做棉絮。上世纪80代初期,随着分田责任制承包,棉花种植作为经济作物。种植高峰为1981年至1989年,各收棉站成为银山。卖棉难,但棉花高产,为农民增收。
        在村北,约50亩地,焦玉坤负责。四个队各出两人,主要是种棉、大豆、小麦等作物,用来配种、选种。
        在试验田北面、东面,专门开辟药田,大约7亩,种植各类中药材,供村医疗室使用,种植菊花、鸡冠花、薏米、薄荷、红花等中药材。
        在村西北,大约10亩地。劳动依靠东升联中师生,收入除部分用于填补学校,其余作为大队收入。
        为了方便村民,各队都有专属菜地,种植时令蔬菜、瓜果,一般按人口分配给村民。责任制后,集体菜地作为各户自留地,分割给各家各户,自种自给,至90年代,大棚蔬菜上市,自留地失去作用。
        当时,在东大堰,三队种植过桃树,四队也有十几亩桃园。东大堰土质为沙质,用来种植红薯,俗称地瓜。
        李旺村人在周村开机房,从事纺织,大户有李氏三兄弟,李元丙、李元江、李元海。据说,李元江之子李继典,身材魁伟,身高两米多,是村中巨人,李继然之子李光亮,后任周村毛巾厂书记。开机坊俎氏家族俎兰玉。(待 续)                   作者单位: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