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个家
◎齐永山
一
二零二三年九月二日,农历七月十八,星期六。我们一家人走访了一户人家。好容易出趟远门,特记之以为念。
在中国有哪一家,能把一小家之思想,扩展而为全社会大家之思想呢?曲阜孔家能。
说到家,中国社会上有个“两家半”的说法。第一家便是这曲阜孔家,孔子一脉辈辈相传两千五百多年至今家族犹存;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张天师家也算一家,延续两千年来其后裔论家族荣耀却较孔家逊色不少;历代帝王之家合起来占半家,因为皇帝轮流做,轮到谁家也只能持续几十年数百年,故只可算半家。
另从对社会影响看,帝王家的影响面最多只能覆盖本朝本代;张天师家,是他所立道教对中国世俗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真说到其内核道家思想,还要上溯至数百年前的老庄哲学,那却不是他家所创;而孔家,由孔子始创儒家学说,其后便在漫长社会里不分朝代、不分政体、不分阶层而被全体国民一以共贯之。
二
我们传统文化里早有“圣人”这一称呼。最早被称圣人的是那个“举于版筑之间”的传说,他发明的版筑术让人有了结实房子可住。此后三千多年里,圣人代有所出。但现在谁提到圣人,一般认为是说的孔子。
历史上可配称“圣人”的,好像只有孔子没有异议。不知谁说的一句话最能代表孔子对中华文明所做贡献:“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话说得有点太过但也不算太错。在启民智、立民德方面,孔子是先驱。
汉唐以降,儒家学说被奉为治国经典,尤其是“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即文庙)之后,孔子成为至圣先师,其论理便直接影响到了每一位中国知识分子。为从形体到思想全面贯彻儒家学说,更在孔子出游所经之地,纷纷起建筑彰显圣人之道德以教化万民。
距我家不远,就曾有座初建于宋的古迹,因典出“子在齐闻韶”故名“闻韶台”。想来我们这里也是先师一处过化之地了,可我从来还没逆着圣人足迹,去他家看看呢。但去的想法好多年前就有过。
外出旅游渐成现代人时尚。但也有人会觉得旅游费时费钱,还嫌麻烦,旅游的计划便一直在计划之中。我就是这样。这么多年来真正带一家人出去玩的,就是去看了次离家不足二十里地的黄河。
因此当我提议去曲阜孔子老家看看时,便得到了家人一致响应。
三
次日晨六时半出发。车行高速两个多小时后,我们便来到了圣人家乡曲阜。在市区找个地方把车停了。脚一落地,我便有了学生要拜见老师的感觉,全身不由肃然起来。
我们步行走向目的地。简单吃了早餐,儿子、儿媳先陪妈去买票。他俩的票早就预定,而我愧为人师,在这里有免费游览的照顾。我自己往里走着看,一拐弯,抬头便见到了墙门高处“万仞宫墙”四个红字。这四字应取意于孔子学生子贡的一句话,原是譬喻老师学问渊博高深的。而在我辈,圣人之道德文章更是只能仰望了。
我们先看的是孔庙。孔子死后第二年便立庙,经历代王朝不断扩修,始有了现今规模。每一进院落都有匾额,都有千年古木及碑石。尤其是到第六进院落,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皆有,有的还建了碑亭,多为历朝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的记录。一路观览一路拍照留念,我们一直走到了最后的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庙主殿,规模宏大,可媲美故宫太和殿。殿内殿外有很多游客,在虔诚礼拜这位用超人智慧普惠了世人的人。我随家人边欣赏一根根盘龙石柱,边从右侧绕到殿后。从殿后左侧转回来,我们坐在殿下前的一排长凳上休息,儿子说十一点有场演出。不久便听到悠扬箫乐响起。我马上想到了韶乐。我不懂音乐,更不知啥是韶乐,想到韶乐是《论语》看多的缘故。《论语》记载孔子曾痴迷韶乐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也记载着孔子对韶乐的评价:“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把两处连起来看,我想令孔子痴迷的应是乐章里所含道德意义,他的政治理念是顺乎天地、和乐万物的“善”,而非武王的以暴易暴、残虐相代。追思“乐与政通”之本源,圣人自会有其深远感悟。
乐一停,大成殿前的演出开始了。我们上台观看。表演的是祭孔仪式,我欣赏到了之前曾多次想象过的“八佾舞”,这舞蹈在《论语》中也有提到。表演结束后我们出孔庙,来到阙里街上。我的目光望遍街头巷尾,却没看到我想看到的场景。街上到处商铺林立。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三岁时父亲去世,与庶兄孟皮随母移居曲阜阙里。幼年孔子便是常在这里与小伙伴们“陈俎豆、设礼容”演习周礼的,也是他其后授徒之所在。一路走过,那些卖旅游纪念品的摊位一家连一家。看到有卖戒尺的,上有《弟子规》或《论语》等内容的刻字,我们都说以后家里添了孩子,要是不听话可借圣人威仪做惩戒之用,便买了两把。
我们找了家专营孔府菜的饭店,点了个特色套菜。不多时菜便上齐,从盘具到菜品,看起来还是符合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标准的。服务员特意给介绍了孔府熏豆腐和孔府鲤鱼两道菜。我夹了筷子鱼肉,细品,感觉肉极嫩,味道也调得足够醇厚平和。看来凡是孔家菜,都是要贯彻孔子“中庸之道”的。
饭后我们来到孔府,这是座由一百五十多座殿堂构成的庞大建筑群。从正门进入,穿过圣人门、重光门,便是孔府内宅门。其后是孔府“三堂”。在大堂与二堂穿廊下,有一条大长红漆木凳,看起来非常敦实,许多人争着去坐。导游介绍道,明朝时内阁首辅严嵩罪行被揭发后曾亲至曲阜,求衍圣公能到当朝皇帝前说情,其时衍圣公为孔尚贤,他深知严嵩父子奸权而不愿徇私情,就把他冷落在这凳上,不与相见。这便有了孔府“冷板凳”之说。想想一代权臣坐在这条冷板凳上惶恐无助样,后来者坐上去,是否会心生“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警?道不同者不与为谋,再想想孔子当年是如何对付鲁国第一权臣阳虎的,你就知道什么是孔门之风了。其后几个院落我们都是从腰门转入。前堂楼和后堂楼是两代衍圣公的住处,相比高大宅邸,他们的内室设置却显得有点局促。最后我们经后花园出了孔府。
接着去看孔林。孔林是孔氏家族墓地,里面成群碑石和石像掩映在万千古木之中。过洙水桥就到了孔子墓前。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是典型的“携子抱孙”墓葬布局。孔伋便是子思,作《中庸》的那个。再值得一提的是,紧挨着孔子墓西,有“子贡结庐处”。孔子逝后,众弟子守墓三年,子贡又独守三年,可见师生之情深。孔子终生汲汲于学,成就了他万世师表之荣耀;他用一生教化世人,世人便用生生世世祭拜他。身后也是一堆土丘,陪伴的也是儿孙,若忽略去那高大墓碑,此时我觉得圣人与常人也无大异。
四
仓促的“三孔”游中,过后还引我联想的,是在孔府里旁听的一位导游讲解。那导游是一块来的两家人请的,因有孩子跟着,便不时穿插些孔家人孝亲典故和语录给他们听。
百行孝为先。儒家极为重视孝,认为孝道是一切道德之根本。
有本专门讲孝的伦理学著作叫《孝经》,历来被看作是“孔子述作”之经典。这本书以稳定家庭和社会为目标,分章规定了上至天子、下至庶人各阶层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经两千年提倡和传播,已沉淀成我们整个民族道德观点和文化心理。
在代表儒家文化本源的著作《论语》中,我还特别记着了《为政》篇里一段:“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父母唯其疾之忧”这话不好直解。孟武伯问什么是孝,而孝是子女对父母而言,孔子要答:想想生病时父母为你担忧的心情吧!你便知道怎样尽孝了。我觉得直译也行:(孝就是)让父母只为你的疾病担忧。圣人毕竟是圣人,他的话句句都是微言大义的。你生病时父母忧虑是当然的,但不可在其他方面使父母担忧。孔子在这里是警示做子女的,为人处世宜当谨慎,有无大成就不要紧,要紧的是勿教父母为你的不良行为忧心。
除了保持身体健康,还要出门注意安全,工作踏实努力,结交正人君子,莫做违法乱纪事……做子女的千万要记住,能让你的父母在家心安就是孝。
五
人类最适合的安全生存模式就是有一个家。于是,生命延续便选择了以家为单位来实现。人有家就有归属感。家,可以是一户人家,也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家,可以用血缘把人聚在一起,也可以用思想把人聚在一起。不管是一个小的家,还是一个大的家,家门有幸是有良好家风传承。
纵观整个中华发展史,论富未必,论贵谁及得上这天下第一家?其贵在于心存的道义,在于传承的文脉,在于教化天下的家国情怀。走进一个家,我拜谒了一位智者、聆听了一段雅乐、观览了一座府邸、重温了一遍信仰……归时天尚早,但太阳燥意已消,只觉到处清气横秋。
作者单位:姜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