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78 更新时间:2023-10-20

再醮不再受歧视

◎孙云峻

        再醮,过去特指妇女再婚再嫁。在这里,我们主要说说年轻妇女再嫁的风俗。
        再醮有两种人群:
        一种情形是那些被丈夫驱逐、遗弃、离异而被遣送回娘家、休掉的已婚妇女。早在古代,我国婚嫁礼仪中就有出妻即遗弃妻子的明文规定。媳妇犯有哪些律条可被男方离弃呢?古代社会有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条款,曰 “七出”。《孔子家语·本命解》:“妇女有七出三不去。七出者:不顺父母者、无子者、淫僻者、嫉妒者、恶疾者、多口舌者、窃盗者。”也作“七去”。《大戴礼·本命》也有类似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极,去;多言,去;窃盗,去。”又叫作“七弃”。《公羊传·庄公二十七年》“大归曰来归”何休注:“大归者,废弃来归也。妇人有七弃……无子弃,绝世也;不事舅姑弃,悖德也;口舌弃,离亲也;盗窃弃,反义也;嫉妒弃,乱家也;恶疾弃,不可奉宗庙也。”“七出”也好,“七去”“七弃”也罢 ,各种叫法不离其宗,都是封建宗法制度为维护夫权而制定的迫害妇女的封建礼数。对于丈夫一方,可以无中生有或莫须有的其中任何一条为理由,单方面决定与妻子离婚;这也给那些喜新厌旧、心怀不良、居心叵测的男方无端抛妻提供了口实。这些被种种借口遣送回娘家的妇女就是下一步再醮的人群。
        而另一种再醮的妇女则是留守在婆家的寡妇。女子出嫁到男方家庭后,其丈夫因疾病或突发事故等原因死亡后,按旧的丧葬礼仪,妻子要为亡夫持一年的重服。倘若妻子年轻,又无生男育女,明智的公婆懂得“池中无水难养鱼,壶中无酒难留客”的道理,判断出新寡的儿媳不可能孤身独守空房的结论,干脆来个长痛不如短痛,待儿媳新哀服毕,主动打谱让守寡的儿媳找个比较好的人家嫁出去。
        有人问:守寡的儿媳再醮改嫁为什么由公婆做主?这得从重男轻女的源头说起。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乃人之常情,天之公理。生男孩,给传宗接代,延续香火,是自家的;生女孩,养大了嫁人,是人家的。因此在旧观念中历来认为: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嫁出去就是人家的人,死了就是人家的鬼。出了嫁的闺女生杀予夺,终生大事的决定权以结婚为分水岭,往往交给了男方家庭主宰。这些守寡再醮的妇女找什么样的男人、什么地方、什么样的家庭往往由婆家说了算。读过鲁迅先生小说《祝福》的人,里面塑造的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就是所说这类群体的一个典型,缩影。这类人更不被人待见,被视为扫帚星,丧门倒霉,晦气深,克死了丈夫,娶了这样的妇女凶多吉少,所以,命运更惨,婚姻不幸,再醮更难。
        综上所述,两种再醮的情形,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被世俗歧视,另眼相待,再醮不能与所谓正统的婚礼同等对待,不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六礼”完婚。
        具体表现有如下七点:
        其一:“男尊女卑”影响深,再醮妇女难成婚。男尊女卑的观念渊源流长,影响深广。如封建社会君臣、父子、夫妇之道的“夫为妻纲”(斑固《白虎道·三纲六纪》),《仪礼·丧服》:“妇女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就是封建社会岐视和压迫妇女的教条。到了宋代的程宋学派有些人将“男尊女卑”推向极致,给妇女戴上的枷锁更沉重了。“妇女守节,从一而终”遂广泛流行、推崇,“好马不配二鞍,好女不嫁二男”的观念大受吹捧。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被丈夫离弃的妇女和那些寡妇再醮就压力重重,难以成婚。
        其二:包办再醮人,轻率当商品。被丈夫遗弃而遣送回娘家的妇女中,有的与哥嫂、弟媳关系不好处,而弄得全家鸡犬不宁,更重要的原因是,已出嫁的女儿被离弃后住在娘家,不论被遗弃的理由是真是假,被人抛弃了,父母脸上总感不光彩,不体面。女大外向。视出过嫁的女儿当外人,成了家庭的包袱、累赘,心头病。于是“女大不可留,闺女快再嫁”的心理占据了父母思虑的上风。心急喝不了热粥。人,心慌往往无智,拿不定正主意。急急火火地给女儿找个婆家,匆匆忙忙就又嫁出去了。
而那些守寡留守在婆家的妇女更是前途暗淡,命运难卜。公婆更是沉不住气,像热锅上的蚂蚁,急不可耐,急功近利,饥不择食,急于求成。不管守寡的儿媳再嫁的人家好不好,只管讨要“聘礼”多和少。几番讨价还价之后,把钞票装进了腰包。一纸婚约,成了卖身契。妇女再醮变成了赤裸裸的商品交易。
        其三:再醮虽说是新婚,不是花轿乘坐人。有一句熟语:大姑娘出嫁坐轿头一回。头一回,也是最后一回。济阳一带,是古齐国故地,重古鲁国之风。长期流传着初嫁的姑娘乘坐花轿的风俗习惯。婚姻是终身大事。明媒正娶的大姑娘坐花轿出嫁,名正言顺。坐花轿是初嫁女子所独享的特权,最高待遇,也是成年女子的一生荣耀之最。然而对再醮的妇女而言,虽然也是新婚,却没有资格乘坐花轿再嫁。如果与再婚婆家距离不远,由媒人带领男方丈夫或家人步行接到家中;路途较远的,由媒人引路,男方以牛车或马车为代步工具将新婚再醮妇女接到婆家。要想坐花轿,没份,可望而不可及。由此,对再醮妇女的歧视可见一斑。
        其四:不是明媒正娶,夜黑悄悄过门。正因为再醮妇女不是有媒人、按传统结婚仪式迎娶的婚姻,所以就没有多么喜庆热烈的气氛,甚至没有鞭炮燃放、欢庆的鼓乐。在传统婚姻的“请期”仪式中,男方传给女方的帖子中,明确表明古历某月某日某时某刻过门拜堂成亲,过门的时间一般定在上午的某个时辰。明媒正娶,正大光明,光天化日,六礼告成,新妇过门,鼓乐齐鸣。场面多么盛大,仪式何等隆重!而对再醮的新婚妇女来说,只是一种奢望,办不到、不能实现的宿愿。婚期一到,由媒人带路,男方再派个人趁夜深人静,从再醮妇女的娘家或婆家接到男方的家里,静悄悄过门,做贼似的,几乎是偷偷摸摸的走进婆家。情景凄凉。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可见,岐视再醮妇女新婚到了何等深痛程度!
        其五:“六礼”不沾边,草草婚事办。古人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因为妇女再婚不符合封建婚姻的传统,与“六礼”相违背,只能独辟蹊径,婚事自始至终操办得往往太过潦草、急切、匆忙、轻率,为日后的不和美、不和谐、不稳固埋下了伏笔,留下了潜在的危险因素。
        其六:明明新婚新媳妇,却背骂名受侮辱。再醮的年轻妇女,刚进婆家门,才结合的新婚姻,按理说,也是梅开二度的新娘子、新媳妇,是这家的新人。就是才过门的新媳妇,却身背骂名,常挨男方凌辱。被骂作小贱人、克星、别人扔掉的破鞋、吃两面水井的女人、小后婚、二踢脚,是花钱买来的马,任男人骑随男方打,不一而足。换了一个生活环境,让人感觉到空气更污浊,精神更压抑、凝重,气息更死寂、可怕。再醮,是从火海又跳进了深渊,黑咕隆咚,没有希望,不见光明,心理上蒙受了层厚重的阴霾。
        其七:包办妇女再醮,悲剧上演不断。那些由父母一手包办再醮妇女的命运,大多数悲惨凄楚的。她们任人摆布,听天由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忍辱负重,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挣扎在人间地狱的最底层。
        哪里有歧视,有压迫,有欺凌,哪里就有反抗,有正义,有争衡。总有再醮的妇女为有尊严的生存,与歧视、侮辱勇敢地起来抗争,不屈不挠,可歌可泣。其中逃婚的有之,以死相争的有之,因逃跑被逮回来锁住手脚,囚于牢笼、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有之,因不满歧视、霸凌而遭受毒打,折磨致死的人有之……孙悟空跑不出如来佛爷的手掌。身单力薄冲不破封建旧礼数的樊篱。再醮妇女无论怎样苦苦挣扎,最终沦为旧社会制度的殉葬品。
        上述种种不公正受人歧视的待遇,主要指那些再醮的年轻妇女。至于说那中年及中年以上的再醮妇女,被骂为“伤风败俗”“人无定性,老不正经”而更不被待见,所承受的岐视程度,比再醮年轻妇女有过之而无不及。
        总而言之,旧时再醮的妇女是父母手中的低廉商品,是当牛做马的家庭奴隶,是男人的泄欲工具,是传宗接代的生育机器,是旧礼数旧社会的牺牲品。
        雄鸡一唱天下白,反动王朝众人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翻身做主人,人民得解放。昔日生活在人间最底层的广大妇女,在“男女平等”的旗帜下,打碎了“男尊女卑”的枷锁,成了新社会的“半边天”。其社会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真正成了新中国的主人。“父母包办”“买卖婚姻”扔进了历史垃圾堆,男女平等、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的新风尚已蔚然成风,婚姻嫁娶上的旧礼数旧风俗习惯已经荡然无存、一去不复返了。
        你看,再婚甚至三婚的年轻妇女与那些初婚的女子结婚的礼遇完全一样,别无二致!
        新社会妇女再婚再也不会遭受岐视了。
            作者系城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