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7 更新时间:2023-11-06

从济阳方言看移民历史

◎徐树爱

        济阳家乡方言虽然已是老古董了,可还是很有人文价值的。
        我对济阳方言的认识可谓一波三折,曲径通幽。亲切的方言,后来觉得土气,再后来发现它不是土气,而是古气雅气。
        济阳方言作为古语语言的活化石,方言中不仅能窥见古代的官方话,古老的民俗和生活境况,通过比较济阳方言,洪洞方言和陕西方言,不同地域的方言异同,还能发现其中保留着重要的历史移民的信息。
        济阳方言土,洪洞方言更土,陕西方言最土,看有关陕西方言的电影,电影中的人物说话土地掉渣渣。可是,从网上查一查,才知道陕西方言,是中国最古老的方言之一。实际上,在古代它是中国的官话,被称为雅言,《诗经》《唐诗》要用古代的官话,就是说是古汉语。也就是现在的关中方言来读,才算是标准读音。 
        这里仅仅考察三地共有的几个词,来了解一下它的古代官话或古汉语的特点及反应出来的历史移民信息。比如“年时”,“板床”等,了解了它的履历出身,你就不会只觉得它土气,而且还雅得很。
        谢逸《江神子》词:“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元代卢挚有词曰“年时寒食,直到清明节”。唐朝孟浩然有诗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年时”就是去年,“夜来”就是昨天。还有上午下午,叫“头晌午”“过晌午”,晚上叫“后晌”。昨天晚上,叫“夜来后晌”。
    济阳人把木头小杌子叫“板床子”。马扎子本来叫胡床,是游牧民族便于折叠马上携带的坐具。后来增加了躺着休息的功能,成了卧具,叫榻,榻增加了高度,装了栏杆变成了现在的床。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就是指板床无疑。
        还有“芫荽“粃”,公羊叫羯子,公猪叫角猪。公驴叫叫驴,母驴叫草驴。公狗叫牙狗。等等方言词,济阳洪洞和陕西相同。也有读音近似的,如蚯蚓济阳人叫“蛐蟮”,洪洞人“出缠”,陕西关中叫“曲伸”。为什么三地那么多读音字形相同的词或读音相近的词呢?
        从这些相同的方言词,或读音相近的方言词来看,有一脉相传的迹象。可是,为什么感觉山东济阳区的方言土气,山西洪洞的方言更土气,陕西方言最为土气呢?那是因为,从陕西到山西再到山东,古语词量在递减着,递减的原因应该只有一个,那就移民的前后过程,移民的距离远近。
        方言是古语的遗存,方言词是古语的活化石,哪怕三地有一个共有的方言词如“年时”,也能判断这是一再移民的产物。山东济阳人,除了姜子牙的后代,姜吕尚等少数土著,绝大多数是从山西洪洞县,中转到河北枣强县,然后移民到山东济阳县的。
        仅仅从济阳的方言中,还保留了少量的陕西方言词就可以判断,济阳移民的祖先来自山西洪洞,而山西洪洞的祖先更早是来自陕西关中等地。这也正与黄河农业文明是从黄土高原上亦游牧亦农耕发展演化而来的历史相符合。
        作者单位:纬四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