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62 更新时间:2024-06-12

“公益+低偿”济阳区社区合伙人让居民得实惠

        近日,走进济南市济阳区济北街道澄波社区,记者看到在三楼活动室内,一群瑜伽爱好者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跟随瑜伽老师整齐划一地完成一个个优雅的瑜伽动作;在另一间活动室内,飘着淡淡的墨香,一群孩子沉浸在书法的世界中,课堂上充满了浓浓的书卷气……
        “多亏了‘社区合伙人’,我跟孩子每周五晚饭后都会来社区‘充电’。”家住济北街道融创小区的居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她跟孩子在社区报名了“社区合伙人”课程,孩子在学书法的同时,她也闲不住,报名了瑜伽课程。“社区里课程比市场上便宜,离家也近,主要是我跟孩子可以同时学习。”
        据了解,刘女士所说的社区“合伙人”,是济阳区济北街道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的一项“微改革”。为有效破解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不对等、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资源调动不充分等问题,济阳区济北街道创新“社区合伙人”合作模式,坚持党建引领,争取符合社区发展治理原则的商企、社群、个人等法人主体或非法人主体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合伙人加入社区后,各类资源精准对接群众生活需求,以“公益+低偿+市场”的方式为居民提供更专业化、品质化的社区服务,还将通过合伙人收益反哺、联合共建等方式为社区发展治理输入“造血”能力。


“外引内培”壮大社区“朋友圈”


        有了“社区合伙人”的助力,让社区服务越来越优质。济北街道通过“外引内培”“社区合伙人”的“朋友圈”逐步扩大,公益服务队伍达到110余支,“比邻医馆”“湖畔书屋”等176个志愿服务项目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商圈共融、商企共益、商居共治成为社区新风尚。
        李阿姨是安大社区的居民,也是一名“社区合伙人”,社区一楼的一处便民空间就是李阿姨的工作室。“李阿姨,我的裤脚有点长,您给我修剪一块吧。”“李老师的手工非常精巧,也非常热心,关键是比市场上便宜一半。”家住济阳区安大社区的居民高兴地逢人就夸。“我从小就有一个设计梦,现在孩子们也都参加工作了,我也有自己的时间‘圆梦’。”李阿姨告诉记者,每周四上午她都会来社区‘坐班’,为附近的居民低价修剪衣服。
        在开元社区二楼,各种钩织出的花束、饰品令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这些惟妙惟肖的钩织艺术品背后,是社区钩织爱好者和社区治理下的“新结晶”。居民焦女士是开元社区的钩织达人,也是社区手工针织团队的公益技能老师。今年年初,她积极响应社区号召,主动参与到社区公益活动中来,免费教辖区居民钩织技艺。“居民钩织的这些工艺品都可以放到社区来卖,居民在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还能增加收益。”开元社区相关负责人称。
        此外,澄波社区在“社区合伙人”机制下推出“指尖的乡愁”柳编项目,建立柳编社团,带动20余名居民二次创业;同鑫社区借助“社区合伙人”这一平台,打造“社区生活馆”,涵盖政务服务及理发等10多项便民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15分钟便民服务。


以空间换资源
社区实现从“输血”到“造血”转变


        近年来,济阳区探索实行“空间换资源”方式,建立“社区合伙人”工作机制,就是吸引驻社区的商企、社群、个人等法人主体或非法人主体,以“合伙”形式,共同自主、常态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推动一些社区微事得到更有效的解决,不断深化拓展基层治理工作。
        “走,去社区喝茶去。”近日,家住开元社区的居民约上好友来到社区二楼的幸福茶馆品茶。“这些茶叶有些是商家免费赞助,还有一些是居民从家里拿来的,有些社区内的矛盾,居民在喝茶中就帮他们解决了。”开元社区相关负责人称。平日里,居民围桌而坐,喝茶、聊天、做手工,平时不想讲、不愿讲的问题,到了幸福茶馆都很好沟通。
        “既提高了品牌知名度,也为商铺引来了人流。”琳晗瑜伽馆负责人表示,作为最早一批加入社区合伙人的商家,在她看来,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她说,以社区合伙人方式开展“公益+低偿+市场”的瑜伽课堂,不仅赢得了人气,还挣到了一定收益。另一方面,商家活动空间有限,社区共享空间给商家,既为附近居民提供了活动场地,也无形中提高了商家的品牌影响力。
        今年以来,济阳区积极巩固“社区合伙人”工作成果,面向“一老一小一青年一妇女”全生命周期不同群体,进一步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先后在多个社区推出吉他、拳击、葫芦丝、国画等20余个新项目,探索嵌入式社区、完整社区建设路径,嵌入青年夜校、比邻医馆、社区生活馆、社区微业等功能区域,搭建全龄友好社区场景25处,创新“下班后来吧!”“放学后来吧!”“休闲时来吧!”“想就业来吧!”“有需求来吧!”五大错时延时服务品牌,社区生命全周期服务体系搭建已见雏形。
        下一步,济阳区将进一步完善“社区合伙人”机制,大力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共建共治,实现社区治理的转型升级,推动更多资源向基层倾斜集聚,努力让更多对社区美好生活的需求变为现实,不断以为民实际行动做好基层治理文章。
                                                                              (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