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北街道:看见“居民”的力量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有效破解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不对等、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资源调动不充分等问题,济北街道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善于发现居民的力量,引领居民从服务对象变为治理主体,推动社区治理从“命令型”向“聚能型”转变,实施“看见‘居民’的力量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家园”创新创优项目,以更高标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家园新格局。
看见“居民”的共建共治力量
凝聚多元力量,激活居民“共建”新动能
济北街道坚持与党员同行、与群众同行,通过创新双报到党员评价机制,试点推行“时间银行”服务——积分兑换模式,鼓励在职党员通过参加志愿服务获得积分,用于兑换社区服务;建立七类党员分类台账,打造党员教育精品课程体系,激发自管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参与热情。凝聚了一支包括210余名社区工作者、1000余名自管党员、2000余名在职党员、3000余名热心居民在内的基层治理队伍。安康社区冉庆亮、滨湖社区王义奎等退休老党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聚辖区广大党员力量,成立了“老王帮帮团”“玉帛调解室”“小马扎宣讲队”等70余支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500余次。新元社区居民李继昌为社区德馨书画社义务授课近百节,教授学员110余人,依托党组织领办睦邻市集开展书画作品义卖活动,将义卖收入全部捐献给社区公益基金,反哺社区发展。今年以来,济北街道共招募“社区主理人”300余名,开展社区邻里节活动30余场、睦邻市集150期,居民自我服务的社区治理新路径已见雏形。
看见“居民”的民主协商力量
畅通参与渠道,开辟居民“共治”新导向
居民是社区的主人,也是社区治理最重要的主体,必须增强居民“主人翁”意识,引导参与社区治理。济北街道建立“五方汇谈”社区治理面对面协商议事机制,规范“发现问题—协商解决—成效反馈”全流程工作路径,搭建“微实事议事厅”等家门口的议事平台,推行“码”上服务功能,方便居民就近、就便反映问题,围绕充电桩安装等基层治理难点堵点问题征集民意、汇聚民智,让居民的意见得到理性有序的表达。建立7支社区基金,通过资金注入、收益反哺、联合共建等方式,为完善“五方汇谈”机制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必要保障。滨湖社区发动社区网格员、双报到党员、爱心志愿者和80余名热心居民组成市民巡访团,定期开展“大家来找茬”活动,每周对小区公共卫生情况和不文明现象进行实地“找茬”、随手消除和文明劝导,通过协商议事解决了楼道积水、停车管理等居民急难愁盼问题。随着市民巡访团“找茬”活动在南湖、新元等多个社区复制推广,开辟了居民由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自我管理的社区治理导向。今年以来,街道12345热线总承办量较去年同期减量1780件,同比下降12.61%。网格里的灯亮了,居民家的门开了,社区里的人多了,睦邻友好的“熟人社区”正在逐步形成。
看见“居民”的创新创业力量
盘活辖区资源,构筑居民“共享”新格局
为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更好满足“一老一小一青年”全生命周期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济北街道打造“想创业来吧”等六大延时错时服务品牌,设立“一针一线裁缝铺”等四角工坊,为辖区有创业意愿的居民提供阵地和指导,利用社区闲置资产、空闲场所、临街阵地等资源置换低于市场价的优质服务,以“公益+低偿+市场”模式,全过程孵化社区微业、青年夜校等合伙人项目。一年来,共吸纳社区合伙人174家,初步达成商企合作项目16个,在为社区发展治理提升“造血”能力的同时,弥补了社区服务专业化、精准化、多元化方面的短板,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居民生活、养老、医疗、文娱、矛盾调解、二次就业等全领域。越来越多的居民在下班后、节假日等空闲时间走进社区,暑期托管、青年夜校等25处全龄友好社区场景让居民多样化需求得到了满足,资源在“圈”中流动了起来,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成果由居民共享。 (韩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