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发生的起因和重大意义
◎孙厚德
1935年7月6日,国民党南京政府亲日首领何应钦和日本侵略军天津驻屯司令梅津美治郎签订了卖国的《何梅协定》之后,为实现统治我华北的企图,日寇与其操纵的地方汉奸势力,大肆鼓吹和策动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等五省的“华北自治”。国民党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竟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寇“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
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北平学生,发出痛切感叹:“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黄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产党员的组织和指挥下,北平爱国学生3000多人冒着凛冽的寒风,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拥上街头,举行抗日救国请愿游行,遭到国民党反动军警的镇压,许多学生被捕或被打伤。第二天,北平各校学生宣布总罢课以示抗议。12月14日,北平报纸登载了国民党当局定于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消息。北平学联即决定在这一天再次举行示威游行,把学生抗日救国运动推向新的高潮。12月16日清晨,北平各校学生分为四个大队共万余人,分别由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大学和清华大学率领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他们高举校旗,打着“反对华北特殊化!”“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等横幅,汇集到天桥广场举行大会。大会通过了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任何傀儡组织,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收复东北失地,争取抗日和爱国自由等八个决议案。会后,游行队伍奔向冀察政务委员会预定成立的地点——东交民巷口的外交大楼举行总示威,队伍走到前门时,遭到大批警察和保安队的拦截。在宣武门,爱国学生遭到上千名军警的血腥镇压,有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伤。北平学生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卖国活动,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成立。“一二、九”运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杭州、西安、开封、济南、太原、长沙、桂林、重庆等城市的爱国学生举行请愿集会,示威游行,或发表宣言、通电,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
1935年北平发生的“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企图吞占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也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这次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主席在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周年纪念大会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一二、九”运动的功劳都是很伟大的。
作者系区退休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