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些年的友情岁月
◎张金凤
之前老人们常说年龄越大越容易怀旧,现在看来一点没错,步入40岁的我就特别怀念上小学的那段时光。
阳光明媚的午后,班上不忙,手机也清静的出奇,没有滴答声、没有电话、视频的提示。同事们都借着空闲在网上浏览自己喜欢的素材收藏、下载,以备忙时信手拿来就用。而对于不喜欢看短视频、刷抖音的我来说,只能用看书来填补这空闲的碎片。一边看着俞洪敏写的《行走的人生》,一边让思绪飞到了九霄云外,我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没有那么多行走的经历,也没有丈量世界的脚步,但有一点是儿时那些刻骨铭心的友情岁月,却让我记忆犹新。
不由得拿起手机给Y同学发了一条微信,“嗨,老同学过年好,咱是不是该来个同学聚会了呀?”Y同学秒回“必须滴”!一并把小学毕业照发了过来,看看那时的我们是青涩、稚嫩、单纯,猛然一算才发现,毕业近30年了。因为是突然的想起所以没有贸然行动,毕竟已经开始上班了,大家都已回归自己的岗位。到了这个成了家里顶梁柱的年龄,有些事儿身不由己啊。只好和Y同学商量,我们好好策划一下,提前行动,到2027年我们来个30年之约。
看着这张褪色模糊的老照片,那排曾经比家还熟的红瓦房,老师们慈祥的面容,同学们一张张熟悉的脸庞,思绪一下飞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年纪。
那时,我们所在的小学叫连五中心小学,属于唐庙乡,属于济阳县最东北边的一所小学。地地道道的村庄小学。学校不是座落在一个村里,而是在一个离周围村不远的一片农田旁建造的一所学校。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周边的好多个村庄,刚入学时有多少人已记不清了,当时好多同学中途不知原因没有理由的就辍学回家割草放牛、帮父母种地、干各样的家务,是当时那个年代乡村小学存在的一个特别大的问题,老师们也没办法。只为他们感到惋惜。毕竟当时不重视教育,认为能干活,帮着大人养家糊口才是最重要的抉择。中间断断续续走了多少个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毕业时,我们班仅剩下40位同学。
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三三两两、活蹦乱跳的跑进教室,学习上我们互相讨论,生活上互相帮助。偶尔也有小摩擦,比如常常会为了一个题的对错,争得面红耳赤,但结果是为了正确答案,我们含泪碰拳,用五音不全的嗓音高唱得胜的歌。生活中也会有小风波,也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叽叽喳喳,吵吵闹闹,分分和和……在这些经历中,我们彼此成长,最终和睦相处,互相宽容。还记得当时我们的班风是老师用楷体写下的几个大字,就贴在黑板上方:“德智体美劳,比学赶帮超”。老师希望我们能彼此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们班的同学在团结方面确实在全校是数一数二的。
大课间的操场上我们追逐打闹、欢声笑语。打沙包、跳大绳、踢毽子、跳方块等这些儿时的游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成了美好的回忆。那时的我们,女生大都扎着小辫子,在课间总是和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边聊边玩,彼此分享自己的小秘密总有聊不完的话题。男生们则喜欢团聚,全体总动员一起踢球、抢球……偶尔喜欢发坏的同学就喜欢来给女生们捣乱,总之现在想来除了快乐,没有一丝怨恨。
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屋檐下、道路两旁的小树林里,但凡脚步能到的地方都留下了我们一生都忘不掉的美好回忆。
毕业那天,学校给我们举办欢送会,清晰的记得老师们给我们买了花糖、西瓜,切好给同学们挨个挨个的分,这在当时也是很珍贵的零食啊。看着这些暖心的安排,老师们用语重心长的话给我们劝勉,勉励我们要走向高一级的学府,开始初中生活,老师希望我们能够不忘母校,常回来看看……这话一出口,我们班40人异口同声的喊“老师,我们不想走……”边喊边哭,一直到了中午放学时间,老师们看实在劝不停我们,直接命令式的说:“一定要听话,这是成长路上的必经过程,我们永远是你们的老师,随时欢迎回家。”无论怎么劝,我们都恋恋不舍的原位不动……一场稀里哗啦的哭声久久不能止息,一场欢送会就变成了“生死离别”的场面,同学们含着眼泪互相说着祝福,道着珍重,更重要的是对老师们的不舍。
今天看着这张褪色的照片,时间的列车虽已驶过20多年,但那永不褪色的友情依然可以温暖整个人生。 作者单位:鑫怡广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