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7 更新时间:2025-04-02

暗夜惊昙

——告诉您一个不一样的大隋王朝

◎杜吉民

民间献书

        西魏、东魏、北周和北齐都是鲜卑政权,相较于深厚的中原文化有巨大的差距。他们崇尚武力征服,而不是润物细无声的统治之术。武力征服是他们的第一选项,但要社稷稳定,必须依靠博大精深的汉族文化。
        散骑常侍、秘书监牛弘上表:因典籍遗失,国家图书太少,请开献书之路。
        对于牛弘,文帝颇为了解。
        牛弘字里仁,本姓尞氏,其父魏时被赐姓牛。他少有美名,性格仁厚,好学博闻,是个大学问家。
        他有个弟弟叫牛弼,好酗酒。一次喝醉了酒,射杀了牛弘的驾车牛。牛弘上朝回到家,他的妻子迎着他,气愤地说:
        “你弟弟把你的驾车牛杀了。”
        牛弘听了,反应平淡,随口说道:
        “做成脯吧。”
        进屋坐定后,妻子又说:
        “你弟弟好端端的就把牛给射杀了,这不是很奇怪吗?你是不是得罪他了?”
        牛弘只是淡淡地说道:
        “我已经知道了。”
        说着,拿起书读了起来,脸色平和,不以射牛为意。
        牛弘讷于言,敏于行。文帝曾令他宣口敕,他领命走到阶下,竟忘了内容,只得退了回来,向文帝谢罪说:
        “对不起,我把敕令的内容忘了。”
        文帝听了哈哈大笑,惹得众臣也笑了起来,文帝道:
        “传口敕这等小事,看来是不适合你这样的学问家去做的。”
        这是一个失误,搁别人身上早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罪名,但发生在牛弘身上文帝却毫不为意,因为他知道牛弘是大智若愚型的,不是有意为之,他确实不适合这类事情。从此,文帝愈加喜欢他的质朴率直。
        当时的杨素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经常侮辱朝臣、只有见到牛弘,他才严肃起来,对他毕恭毕敬。杨素就要上前线抗击突厥了,到太常寺向牛弘话别。两人说了一会儿话,杨素告别。牛弘没有表现出依依不舍和感激之情,只是把杨素送到中门就停下脚步。杨素对牛弘说:
        “我将要上战场了,所以过来和你话别,还不知我能否回来相见,你怎么送的这么近?”
        牛弘也不答话,只是面色平淡地作揖而别。
        杨素对他的随从笑道:
        “奇章公牛弘可谓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
        也不拿他的怪,尊重牛弘依然如故。
        文帝打开牛弘的奏表,看了起来。牛弘的奏表有四个部分的内容:首先是文字、书籍的作用和文字、书籍的兴衰;其次是书籍的现状,现在朝廷只有原北魏的一万卷、北魏的五千卷书;再次牛弘表中说:
        “昔陆贾奏汉祖云“天下不可马上治之”,故知经邦立政,在于典谟矣。”
        最后牛弘提出:
        “不可王府所无,私家乃有……,纵有知者,多怀名惜!必须勒之以天威,引之以微利……,重道之风,超于前世,不亦善乎!”    
        牛弘奏表有理有据,一颗为大隋江山永固的赤子之心跃然纸上。牛弘这书呆子说得好啊!隋文帝非常重视,国家富强、江山永固要靠教化,这何尝不是一个突破口呢?文帝决定在全国开展献书运动。
        因为事关大局,文帝召开御前会议,请大家讨论。文帝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全国献书,收到后,组织人员缮写,写完后将原书还给书主。献书者奖,献书一卷,奖缣一匹;对隐而不献或拒不献者,打二十棍。大臣们纷纷对献书表示支持,只有民部尚书苏威对奖励提出不同意见:
        “陛下高瞻远瞩,献书确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只是献书一卷就奖励一匹缣有点过重些。一匹缣相当于男丁一年的调,国家要减收多少?况且我们的国库不足,还有部分流民需救济,北方边疆有几十万兵马须供给……。”
        文帝打断了他的话:
        “苏爱卿,这些朕都知道,但献书这事等不得。汉后长期战乱,胡化严重,尚武轻文成为时尚,朝代更迭不断,生灵涂炭,究其原因就是佛、儒之道不行,人们缺乏正确的道德标准。要行佛、儒之大道,就必须强化对子民的教化,教化百姓没有书籍不行。随着国门的打开,突厥、胡人和大量西域商人涌入我国,各藩属不断派使节入隋朝贡,这些人粗野不堪,我们拿什么影响他们、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文化习俗?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千秋大业,不可不察,这点钱我们值得拿,也拿得出。怕的是奖励也借不到书。”
        于是明发诏书,诏令各州县借、献民间藏书。这项工作总的牵头人是牛弘,各州县积极配合,才开始并不顺利,由于朝代更迭频繁,人们对官府并不信任,老百姓怕被坑、怕吃亏,不愿献。涿州一个刘老文人家中存有两卷古籍说什么也不愿献,说是要留住汉文化的根。县官只得把两匹缣送到他家,并派人用两个月的时间专门缮抄两卷古籍,抄完后将原书完璧归赵还给他,老文人很受感动,又借出十几卷古籍,并鼓动他的文朋诗友捐献古籍。文帝借此事广为宣传,并奖励了涿州的州县官,使献书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用了两年的时间,得书三万卷,删重、刊正后得书一万五千卷,加上原来朝廷藏书一万五千卷,隋朝图书馆共有三万卷图书了,也算是蔚为大观了。
        按照文帝的指示,牛弘又与太学的老师将图书分类,并编纂出适合赠送各国使节的书,普通官员用的书,住隋外国人用的书,孩子启蒙用的书等各类书籍。大隋从京城到县城到乡村又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牛弘也因此升为礼部尚书,并奉敕修撰五礼。
                                       (待续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