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担当心系民 履职尽责践初心
——记区十九届人大代表、孙耿街道杓子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 朱宝才
作为一名区人大代表,他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严谨务实,倾情为民;作为一名在农村工作四十余载的村干部,他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兢兢业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时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刻苦,服务三农,各方面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就是济阳区人大代表,现任孙耿街道杓子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宝才。曾经荣获济南市扶贫开发先进村干部、济南市乡村优秀科技人才、济南市优秀人民调解员、山东省委组织部授予的“担当作为好书记”等称号。
走街串巷“收问题”
勇于担当“解难题”
每日清晨,总能看到一个身影围着村庄转一圈,每天都能在村里看到他与村民交谈的温馨画面,从春耕时节的灌溉难题到困难家庭的就医困境,从大棚种植户的销路诉求,到村内老人助餐理发的需求,他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群众的急难愁盼。为了村里的发展,他多少个日夜难眠。“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是国之根基,也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每年农业灌溉问题是群众普遍反映的共性问题,由于农田离大型沟渠较远,加之水源先经过的村庄地势低洼,所以当水到达本村农田地头时,水量就很小了,难以满足灌溉需求。群众有呼声,他就有回应。朱宝才多次联系街道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并协调周围几个村庄共同商量对策。最终对所有沟渠深挖清淤,汩汩黄河水源源不断流到田间地头,彻底解决了群众灌溉难的问题;除此之外,为了方便农业生产,朱宝才还为村里修建引水桥涵一座。在他的记录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要让每块田地喝足水。他不仅关心本村的发展,还深入周边村庄调研,搜集社情民意,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电线乱搭乱接现象,他对周边村庄进行了实地走访摸排,的确问题很严重,有的地方线杆倾斜,有的地方线缆垂落,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而且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首先,他组织人员和机械对本村的弱电线进行了捆扎,倾斜线杆进行校正。随后将这一问题和整改意见上报区人大代表会,该建议被采纳,相关部门迅速组织电力、通信等公司对此类问题进行了整改。看着捆扎好的线路,村民笑着说“雷雨天,再也不怕电线短路冒火星了”。民生痛点在哪里?履职脚步就走到哪里。
深入温室大棚调研
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你好,书记,我再订两箱草莓西红柿,上次从咱村买的西红柿太好吃了,家人都没吃够,现在还有货吗?”这样的电话每天都会接不少。杓子李村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种植温室大棚,目前,全村蔬菜大棚200余个,占地500余亩。前几年由于市场行情价格不稳定,导致种植户的积极性持续下降,为了进一步振兴村内特色农业发展,朱宝才多次深入温室大棚调研,察看西红柿种植情况,与种植户耐心沟通交流,了解群众的难点和需求。并带领村民走出去参加潍坊寿光蔬菜博览会,进行学习交流,汲取先进经验。回村后迅速召开座谈会,会议一致通过:以党建引领全体村民提高经济发展,实现村民发家致富,成立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后来又成功申请注册“杓蔬鲜”商标。朱宝才指导村民增加种植品种,改进种植方法,进行科学管理;并联系到济南日报社、起步区等各大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杓蔬鲜”品牌。经过不懈地努力,目前村内种植的甜如蜜和炎玉等品种,外形饱满、色泽红润、口感绝佳,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订单越来越多,村民的口袋也越来越鼓。
人大代表促调解
化解矛盾助和谐
在农村鸡毛蒜皮的小事真不少,但有时候这些小事处理不好,就容易变成大矛盾。村里的朱某元因为晾晒玉米与邻居争夺空地而发生争执,还伴有轻微的肢体冲突,朱宝才得知后,立即将两人请到村委办公室,问清事情原委后耐心地对两人进行了调解,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邀请他们观看了村委光荣墙上一块块奖牌,看到省级文明村、市级法治建设村庄等这些荣誉后,两人觉得自己的言行给村庄抹黑了,在朱宝才苦口婆心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了和解。村内的刘某红与邻居因为公用墙问题发生多次争执,朱宝才深知刘某红的为人和脾气禀性,针对她的矛盾纠纷量身定制调解方案,既拿出当年老一辈建房时的证据,又给她讲述了脍炙人口的“六尺巷”的故事,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多年来,朱宝才凭借着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成功化解多起矛盾纠纷,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事找老朱,困难全化无”。朱宝才就是这样一位时刻心系群众、认真履职尽责的人大代表,他用他的担当,用真心、真情为民众的幸福生活不懈努力着,化解着一个又一个矛盾纠纷,维护了乡村的和谐稳定。
扎根泥土香愈浓,履职永远在路上。朱宝才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诠释担当,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书写着新时代人大代表的为民答卷。正如他在代表述职时所说:"群众的笑脸就是最好的履职证书,我将继续当好乡村振兴的领跑者、群众利益的守护者,让履职脚步永远走在春天里。"如今,这位老书记正带领乡亲们描绘着更加绚丽的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