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明家风:勤奋节俭 外财不发
◎邱 军
我的家乡很有文化底蕴,素有”闻韶古镇”之称。我热爱自己的家乡,也珍惜我的家庭。“勤奋节俭,外财不发”,是我的家训。
小时候,我的爷爷奶奶是靠做小馒头养家的,那时把小麦磨成细细的面粉是很辛苦的事情。我至今依然记得老东屋里用石磨一遍一遍磨面的情景,又仿佛听到了那单调乏味的嗡嗡声;伴随着屡屡炊烟,打开一层层笼屉,随着白雾飘散,露出了白花花的小高脚馒头,散发着诱人的清香。这是一家人的生计,全家人整日辛苦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我从小跟着奶奶长大,跟奶奶有深厚的感情。老人家一生勤俭持家,干净利落,86岁寿终正寝。去世后,我含泪写了一篇“难忘祖母”的纪念文章在报刊上发表。老人家和善待人、勤恳节俭的处事风格,至今影响着我。她经常教育子孙,“庄稼有草不耪,会影响收成,家穷是因为懒”。我考上大学每次离家,她都告诫我:“咱家不富裕,要节省,该花的花,不该花的不花。”
我父亲是一名复原军人,当兵八年回村后,一直在大队上为集体的事忙碌。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经常给我们讲为人处世的道理,他常说,“人穷但志不能穷,人活着,要有骨气;靠自己下力气挣来的最干净,靠歪门邪道得来的,坚决不能要,小便宜不能沾,外财不发家”。特别告诫我们:“做人要老实本分,不能撒谎。”
我至今记得这样一个心有余悸的场景:我刚上小学,一天晚上,在吃晚饭前,哥哥因为撒了谎,遭父亲体罚,他一巴掌扇到哥的脸上,大哥直接倒地,鼻子嘴巴都流着血,为此,奶奶也看不过,埋怨说“孩子撒谎是该管教,可不能下手这么狠”。父亲没有言语,只是低头抽烟。这件事,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我的幼小心灵带来强烈震慑。
父亲的话,我早已入心入脑。参加工作后,碰到过很多次生活中的小便宜,我靠着自己的诚实和本分做到了坚决不要。记得有一次单位发工资,出纳多发了一百元,我发现后立即退回。有次买水果,发货人粗心,多发了一箱,经清点确认,我如数退还,小老板很感激,说“这世界上还是好人多”。我自己常常反思,也经常告诫自己: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基层负责人,如果我有这种沾小便宜想法,把风气带坏,会给单位抹黑。生活中,吃点小亏很正常。吃点亏没啥,只要同事们拧成一股绳,什么困难都会克服!我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沾小便宜吃大亏”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来告诫那些沾小便宜吃大亏的人。
《论语》之《里仁篇第四》,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的,但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就不会去享受;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用不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就会深陷其中。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可见,孔子教导如何做人,不仅仅侧重于仁义,他对利和欲如何获得,同样有精辟的阐述,想想看,这种观念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父亲是一名有着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父亲在世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延续着“勤奋节俭、外财不发”的良好家风。我入党二十余年了,儿子儿媳都是党员,茶余饭后,我也常拿奶奶和父亲对我的教诲,教育我的孩子们,勉励他们学习上勤奋刻苦,生活上节俭持家,工作上兢兢业业。应该得的即得,不能有非份之想。吃亏是福,外财不发!
儿子还小的时候,我在一块小泰山石上,手书:“勤奋,学习,节俭,思考”,放于他的床头,一睁眼就能看到,提醒他也提醒自己时时记着,因为,这是我们的家风!作者单位: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