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81 更新时间:2019-06-06

廉文品读:读《傅雷家书》,说优良家风

◎魏发家

        《傅雷家书》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家庭教育著作,自1981年出版以来热度始终不减,它感动了数以千万计的读者,影响了几代人。部分书信还入选了中学教材,成为家庭教育成功的范例被人津津乐道。但我读了这部著作后,第一反应竟然是:傅雷算不上一个好父亲。
        虽然作为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翻译并介绍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大量经典著作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作为音乐鉴赏家,作为文学评论家,他也多有建树。但作为一位父亲,傅雷却一度表现的过于严厉而苛责。杨绛先生曾回忆到傅雷对躲在门后偷听他与客人谈笑的两个孩子声色俱厉的呵斥,而傅聪对其谈起自己父亲,竟然是“父亲打得我真痛啊。”这样凄然的慨叹。
        楼适夷先生在《读家书,想傅雷》一文中说:“对于傅雷给孩子的施教,我是有许多记忆可以搜索的。……他对待幼小的孩子也是十分严格的。我很少看到他同孩子嬉戏逗乐,也不见他对孩子的调皮淘气行为表示过欣赏。……孩子在父亲的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只有当父亲出门的时候,才敢大声笑闹,恣情玩乐。他规定孩子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像傅雷那样的严格施教,我总觉得是有些残酷。”
        长子在餐桌上挑食,就罚他只吃白饭;练琴不认真,就棍棒伺候。次子想学音乐,却说他不是那块料。这样的父亲,即便是在那些“虎爸虎妈”眼里,傅雷也显得过于严厉了。但与那些动辄以“棍棒出天才”为自己辩解以儿女取得的成绩为自己开脱的虎爸虎妈们不同,傅雷在长子与自己因为音乐方面的争论愤而离家出走后,就开始了自我反省;孩子离开上海赴波兰留学后的第二天,他就放下父亲的尊严,在信中直言自己的错误,诚恳的向孩子道歉。“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第二天,他又再次写信自我批评:“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        
        也许从这时开始,傅雷才真正完成了从“严师”到“严父”的华丽转身,对孩子的教育也从言行举止、学业为人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的各个领域。有时,他是唠唠叨叨嘱咐孩子照顾好身体和家庭的老父亲;有时,他是高屋建瓴指点孩子走出迷津的人生导师;有时,他又成了与孩子探讨艺术交流见解的同学朋友。正是在这样的华丽转身下,傅聪才真正领略到了父母的一片苦心,逐渐把父母的期望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即便在得知父母自杀的噩耗之后,也没有把悲伤失控为绝望,把愤怒失控为叛逆。
        都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身为父母,却往往并没有经过家庭教育的培养和锻炼,就匆匆走上了家庭教育的岗位,实施起教育来自然捉襟见肘,就连傅雷这样学贯中西的大师也难免会迷失方向。家庭教育的能力和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正如高尔基所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没有什么比父母教育孩子更加需要智慧的了。”而这种智慧的取得,一方面需要读家书、传家训、立家风,而更重要的,是边做边学,在做父母的过程中学习做父母,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优化家庭教育的方法,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从孩子身上得到教育,从而使自己离一个合格家长的距离越来越短。
        很多时候,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缺少的不是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而是持之以恒的自我反省和批评。我们有时会忽视孩子的感受,有时会掩盖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有时会容不得孩子对自己的质疑和批评。我的一位朋友是中学的校长,自诩为教育界门内汉,曾凭主观印象否决了准备赴澳洲留学的女儿选定的学校,替她选了另一所看起来名气更大的,女儿去了才发现在那所学校就读的几乎全是华人,这让他懊悔不已。我也曾多次“冤枉”孩子,或者强迫他改变自己的决定、接受我的观点,而且很少跟他主动道歉,现在想来时时觉得汗颜。傅雷也一度是位强势的父亲,1953年就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傅聪与他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和冲突,而他的勃然大怒直接导致了傅聪的离家出走。被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也曾因为自己在仕途上的顺利开始滋长傲慢的情绪,不但动辄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指责弟弟、批评孩子,甚至拟以“庶出”的借口毁掉父亲给曾纪泽缔结的婚约。好在他们都是自我反省的楷模,傅雷在信中向孩子认错,曾国藩也虚心接受了父亲和弟弟们的批评,及时调整了教育的方法、改变了做人的态度。
        所以,无论是傅雷家书还是曾国藩家书,相比于家书中提出的要求和传授的方法,我倒觉得他们那种勇于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做人之道对子孙后代的影响更加深远。
        学家书,从《傅雷家书》入手;育家风,从自我反省开始。作者单位: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