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21 更新时间:2019-06-06

闻韶清风:艾元徵:鞠躬尽瘁的忠义尚书

        艾元徵(1624——1676),字允洽,号长人,济阳孙耿镇人。父亲艾馥,做过沙河县令。他自幼性格内向,沉着镇静,善于思考,有胆识,有主见。15岁时从师张尔岐先生,在曲堤闻韶书院读书,是年龄最小,成绩最好的学生。由于艾元徵的好学、会学和勤学,他顺利考取了秀才,顺治二年刚满二十一岁时又通过乡试考中了举人。1645年,赴京参加会试成为贡生,又接受顺治皇帝主考的殿试,中试为进士,随即入翰林院学习。艾元徵从22岁考中进士步入清廷中央,在顺治、康熙两朝担任过20个职务。其为官33年,先后司职顺治朝18年,康熙朝15年。尤其在康熙朝,历任户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6个行政高官职务。政绩不菲,颇受康熙皇帝器重。
        艾元徵任户部侍郎期间,恪尽职守。户部主管全国户籍,田亩土地,赋税货币和官员俸禄等。他辅佐协助尚书理事,精心筹划国家财政收入,量入合理开支,力求节俭,保持盈余。国家向农民百姓征收土地赋税数额的多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为了合理核定,让百姓能够负担得起,艾元徵曾带人深入京城郊区,亲自测验地亩,实地考核产量收益,获取第一手资料。对灾荒严重的地区,土地赋税均作适当减免。由于他运筹调控得力,保障了百姓生活安定,大灾洪荒之年没有出现民众大规模迁徒和流亡的现象。
        艾元徵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期间,主政清朝庭的最高监察,负责考察官吏,弹劾、惩处违法违纪、渎职的官员,并为皇帝治理国家建言献策。他从江山社稷国泰民安的大局出发,深思熟虑,不避权贵,秉公直言,写了很多奏折,上书皇帝。他曾奏请皇帝编修祖训,教育皇族后代,选择优秀的皇室接班人。他建言皇帝严明吏治惩治腐败,对那些巧立名目侵吞国家财产的人绳之以法。针对官场盛行的夸夸其谈、弄虚作假、不求实务实的浮华作风,越权越位、投机钻营的歪风邪气,他有理有据、条分缕析的写成奏章呈送皇帝,请求肃清。他还建议屯田养兵,缓征赋税和修订盐法等等。他的奏折一般都能切中问题的要害,深得皇帝信用,利于国而惠于民。
        艾元徵官至刑部尚书高位,行政履职却更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邢部主管国家司法,刑律及牢狱事务。他公正严明,严格执法,秉公办案。为防止偏差,他善于和同僚们集体研究案例,从不专断。办理案件的过程中,他细查访、重证据,百般思虑、多方求索,力求公正,谨慎结案。他所处理的大案要案大多合情、合理、合法,很少出现冤案、假案和错案。
        艾元徵兴趣广泛,文学、书法造诣很深。他博览群书,阅读精深,肯于钻研,学问广博,平生著述颇多。主要著作有《退食槐声留余集》、《易经会通》、《书经会通》、《左传祥解》、《离骚合参正解》和《待觉斋治安策略》和《备边策要》等。
        艾元徵身居高官而能平易近人。他爱护幕僚、关心下属,喜欢与他们交谈,倾听其心声。他善于交接朋友,与当时很多名人雅士有密切的交往。从他接触的众人中他了解到许多社情民意和百姓疾苦。在家庭,他孝敬父母和兄妹。对待亲朋故旧,他总是歉和慈祥,彬彬有礼,问寒问暖,柔情叙谈,没有半点官架和官气。
        艾元徵的德才人品、政绩功勋深得皇帝赏识。53岁“中寿早逝”后,康熙赐给他墓地,谕赐祭葬,下诏对其家人追谥加封。在对他的祭文中赞谕其“性行纯良,才能称职,鞠躬尽瘁,名垂青史”。(根据钱明月文章《济阳前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