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66 更新时间:2019-06-06

文明家风:家和万事兴

◎李玉华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从勤俭持家到尊老爱幼,良好的家风、家训承载着长辈对后代的希望,也对所有家庭成员的言行形成了有效的规范、激励和鞭策;良好家风是家庭美德的体现,也同时代表着是一个家族的文化标签。
        夫家是近邻闻韶台旧址处的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奶奶刚过了九十岁大寿,可以说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在这么个大家庭,虽然人数众多,却是家庭和睦,妻贤子孝。我们家是多年的五好家庭,2016年,济南电视台还专门来我家做了一期团圆年的节目。这一切得益于我们良好的家风家训,用我公公的话说就是“正直做人、邻里为善、孝敬父母、家庭和睦万事兴”。
        我最初嫁入夫家,其实颇有些担心,这么一大家人,家庭关系能处理好吗?结婚后的第三天,还在睡梦中,听到婆婆在院子里说话:“我们家的那两只大公鸡怎么不见了?”听到这话,我立刻浮现出村中人们丢失了东西,然后爬到屋顶大声“骂街”的乡村文化。我一骨碌爬了起来,跑到院中忐忑的问婆婆:“需要去屋顶吆喝吆喝么?”婆婆说:“不用去,跑了就跑了,都是街里街坊的,谁吃了不一样。”婆婆的话立刻让我对她刮目相看,我也深深爱上了这个温暖的家。
        结婚时,爷爷还健在,老人慈眉善目,每次见到我们晚辈都是满眼疼爱。听奶奶说,爷爷一辈子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年轻时爷爷是村里的保管,那时全队的粮食囤就在我们家的两间西屋里。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奶奶看着一家人饿的难受,趁爷爷不在家,就迈着小脚偷偷去取了一小把米,给孩子们熬了一锅看不见米粒的米汤。爷爷回家知道后,大发雷霆,和奶奶吵了一通,最终把家里最值钱的一把椅子卖了,买回米来还上。所以即使全家吃不上饭,一屋子粮食再也没少一粒。
        公公是一名老党员,从部队复员回来,就当了村里的大队书记,一当就是十几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用公家一张纸,没有花公家一分钱。婆婆说,一次上小学的老公钢笔没有了墨水,看到大队办公室有,就想打点墨水,公公把眼一瞪:“不行!”把墨水抽屉里一锁,不管他怎么哭闹,根本不搭理。多少年后,公公还是说:“让我沾公家的便宜,我做不到。”
        分家后,婆婆的家离奶奶住的老屋大概有一里地的路程,白天忙一天农活,晚上再晚,婆婆也要去给奶奶洗脚,洗衣服。阴雨天,农村人终于有了点空闲时间,婆婆就会做“掉顿饭”,包点水饺或烙个油饼,不管做什么,做熟的第一碗就是用包头巾系好,让我的老公提着去给奶奶送去。老公对我说每次闻着水饺的香味,真是馋的直流口水,在雨中一溜小跑到奶奶家,给奶奶放下热气腾腾的水饺,再返回到家里开始吃。这也是我们全家多少年来的习惯,长辈不动筷子,小辈们再饿也不能吃。
        很多人说,婆家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娘家。但我自从嫁到这个家门,就深深爱上了这个家,也正是有了公婆的言传身教,我们妯娌几个才亲如姐妹,从来没有闹过别扭,吵过架。和睦的家庭是我们工作的源动力,良好的家风敦促我们踏实做人。家中晚辈们积极上进,在大学校园里飞扬青春,我们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努力,奔跑不息。
        “为人正直,邻里为善,孝敬父母,家庭和睦万事兴。”这不仅是我们的家风家训,也是我们永远的做人之道,立世之本。作者单位:区新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