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84 更新时间:2020-03-31

立德树人 崇德向善

济阳一中 王泽山

        众所周知,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这也就意味着,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要肩负起传承历史,面向未来,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然而,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要履行好这一神圣使命,就必须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更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始终以这八个字提醒自己,立德树人,崇德向善,争做“有扎实学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曾子云:“君子当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漫漫育人路上,我们可以学习古人,暂时停下匆匆的脚步,让灵魂追上疲惫的身体,让我们在自省中叩问自己的教育初心。
        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这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尽快转变教育观念。
        在这种背景下,济阳一中积极引进“激情361”课堂模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导、学、究、展、点、测”六个环节中激情高效地获得知识。不可忽略的是,在使用之初,我们受到了不少的质疑。为此,我们再次确认这种课堂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合本校学生特点,精益求精,制定出符合学生实情的“激情361”课堂教学模式。期间老师们废寝忘食,刻苦钻研,及时调整思路,展开各种形式的观摩课,最终使得这一种课堂模式进行得如火如荼。事实证明,这一种模式是科学的,更是有效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自己注入了新的思维,成为了学习的引导者,开启新世界;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不仅获得书本知识,更培养了自己的思维潜力,所有这些都是人生路上的重要财富。这正是教师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师德体现。试想,一位不懂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教师,又怎能教出与时代并驾齐驱的人才?
        二、育人育己,以德立身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
        育人者必先育己,身不修则德不立。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为人师表,知其所止,坚决杜绝师德失范现象,大力培育高尚师德,树立良好师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三、以爱搭桥,无私奉献
        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颗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
        这个寒假因为突发疫情而注定不会平凡。一边是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一边是一中学子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学生的需求就是前行的号角,关键时刻,济阳一中全体教师集思广益,明确分工,一丝不苟地给学生制作、印刷学习资料,解决上网课过程中的硬件问题,以保证网课的顺利高效进行。“赴汤蹈火而不辞,刀锯鼎镬而不惧”,栉风沐雨,克服千难万险,将学习资料送至学子手中。春风送暖,我们用行动温暖学生,静待花开。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立足于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共同打造守正奉献的师德师风,在以德立身中提升自我修养,在以德施教中潜心育人,在崇德向善中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