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83 更新时间:2020-05-27

七旬老人牵头组建“威风大鼓队”

——记威风大鼓队队长王玉岭

        在我区,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身材魁梧,脸膛黑红,虽年届七旬,但说话干脆有力,做事干净利落,典型的山东大汉形象;他虽然看上去有点“粗线条”,但头脑灵光,心细且柔软;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组建大鼓队,带领团队传承济阳大鼓艺术,为群众义务演出,全力擂响鼓钹送欢乐;他被人们热情地称赞为“阳光老人”、“最美老干部”。他,就是退休教师、汇鑫苑社区老年协会秘书长、威风大鼓队队长——王玉岭。

不忘初心   组建业余大鼓队

        王玉岭原是一名教师,从教几十年,多次被授予“镇、县优秀教师”、“市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十年前,王玉岭从济北小学中层领导岗位退休。2017年初,他为圆“中国梦”加油鼓劲组建大鼓队。
        济阳大鼓远近闻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激昂的鼓声就是王玉岭儿时的最爱,只要一听到鼓响,不管干着什么,就飞快地跑去,跟着大人们学打鼓,长大从教后,他更是热鼓不减,他带领的学校鼓号队还拿过大奖。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建队之初,只有10来个人,仅有的三面鼓是借来的,鼓槌也是社区第二支部书记鲁庆民掏钱赞助的;没有服装,王玉岭就和队员们自己解决;没有经费,就靠为民间婚礼、商家开业助兴化缘;没有演练场地,他们就不辞辛苦四处寻找。社区书记齐宝善了解这些情况后,立马亲自联系协调,让他们搬到区文体中心演练,挤出25万元资金,为大鼓队购置了20面大鼓、10对大钹,为每名队员添置了两套演出服。这样以来,队员们练鼓的热情更高了,练起来更带劲儿了,许多打鼓爱好者也纷纷加入其中,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目前,队员已发展到33人,最大的年龄70岁,最小的40来岁,平均年龄50岁。
        鼓手是一种辛苦并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职业。队员中,除王玉岭为男性外,其余都是女性,且都是摸锄把子的农民,大多从未接触过大鼓,要使几十号外行人把鼓钹学好并整齐划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此,王玉岭就走进老年大学中级葫芦丝班和二胡班学艺,虚心请教的同时,也兼学其它艺术。为做好示范,他常常饭后睡前挥舞筷子或木棍敲打方凳、脸盆练习“打大鼓”,半夜里还在嘟嘟囔囔背鼓谱,甚至是在睡梦里都沙哑着嗓子纠正会员的打鼓动作。他写好谱子,复印发放,人手一份,再教大家识谱、读谱,教握槌、拿钹,把谱子写在大纸板上带到练鼓现场,一字一句、一板一眼,十遍百遍,不厌其烦地教授大家。由于教的得法,学的努力,一年后,队员们的技艺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当好榜样
用心用情汇聚起爱的力量

        当大鼓队渐成规模后,王玉岭这个“总指挥”感觉有些吃力了:队员都因打工、经商、带孩子或懒惰致使队伍很难集中,有的愿意参加就来,想几点来就几点来,一不如意就不到场。因义务演出无收入,不能给大家发工资,用制度卡行不通。也曾尝试过发红包激励,但他终究赔不起呀。他就一边当好榜样模范带动,一边用心做好大家的思想工作,以浅显诚挚的道理凝聚人心,增进团结,打造和谐,以真情大爱汇聚力量。
        整个队伍中,王玉岭年龄最大,无论排练还是演出,他总是第一个先到,最后一个离开。搬大鼓、整理钹,清扫卫生等工作总是事必躬亲。有一年多,大鼓队在三四公里外的澄波湖大桥西南角小院排练,途中要爬高陡的大桥,骑自行车上去年轻人都很吃力,但他几乎每天硬是用力攀登,且风雨无阻。有一次,天刮起大风,攀爬中大风旋起吹的他连人带车倒退,多亏他急中生智抓紧桥栏杆,才免于不测。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心脏搭了桥,一犯病就头晕、心绞痛,他就躲一边悄悄服救心丸,歇一会接着工作。有一次排练中犯病,他差点晕倒,终被大家察觉。队员们问他,有病咋还藏着掖着呢?他微笑着淡淡地说:“怕你们知道我患有怕响鼓的重病开除我这个队长呀!”在场的人眼睛都禁不住湿润了。
        为了使队员安心参与训练和演出,他经常带领团队骨干到队员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大家家庭情况,发现队员遇到困难,努力帮助解决。每当队员家中办喜事,他会随礼前往贺喜,每当队员生病或住院,他会和骨干队员前去看望慰问。队员们深深感到队伍内部浓浓的人情味儿,都感动不已。

无私奉献  队员齐心协力展风采

        每一项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执着痴迷,都需要百倍的努力和付出。王玉岭爱玩,爱聚会,爱打牌,但他把整颗心都拴在了大鼓队。老友邀他打牌,邀他“喝两盅”,钓钓鱼,他总摆摆手,直奔大鼓队。就连孩子们几次出钱让他带老伴去旅游,他都不给面子。办这个大鼓队,没分文报酬,排练、演出却往往需要支付些费用,他却毫不吝啬地自掏腰包,并乐此不疲。联系队员,联系助力演出,所耗手机费都是自行解决,给队员发个小奖金激励,看望患病队员,大家一起吃个加班餐,都是他自掏腰包支付。而演出节目所获得全部奖金,他却分文不少地分发给队员们。
        “俺们王队长德艺双馨,常常辅导农村大鼓队队员技艺,谁请他去当评委,他总立马放下手头的事愉快前往。”一位队员介绍说。在他的带动下,性格直爽的老伴也主动入队渐成主力队员,还当起了大鼓队的总后勤。“大鼓队的队员们个个都是好样的,都把大鼓队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打鼓当成了一种事业。”王玉岭如数家珍般介绍,队员徐立珍的公爹80岁了,孩子又上学,丈夫开挖掘机四处揽生意拼命劳作,忙得不可开交。按说她本该盯在家侍候一家老小,可她硬是提前安排好家里的事,按点及时到队参加活动;最年轻的队员朱凤霞开着小卖部,“狠心”撇下生意坚持训练演出;年近七旬的王树英住老城清华园,身体本就瘦弱,每天吃力地爬桥,累得腰酸腿痛,却一直坚持练鼓、演出;50多岁的队员孙曰华患严重骨髓炎,平时腿就很痛,训练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手也磨出了血泡,但他却从不喊苦叫疼。
        在王玉岭的领导和带动下,全员团结一致,先后创作演出了《威风钹鼓》、《好日子》、《踏歌起舞》、《九龙翻身》等精彩节目。“俺看了一辈子大鼓表演,就属你们打得最好!”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先生拉着王玉岭的手连连称赞!
         近三年来,王玉岭带队义务为群众演出近百场,参加泉城广场迎春民俗文化节暨第一书记成果展销会演出、市“农商银行2018全民健身舞蹈大赛”、区元宵节民间艺术展演、民间吹打乐展演和庆祝老人节“银龄风采”艺术展演等活动,均获得了理想奖项。
        “打鼓不仅是一项强身健体的文化活动,更展示了我们汇鑫苑社区居民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磅礴力量。”经常为大鼓队出谋划策的汇鑫苑社区二支部书记鲁庆民激动地说,鼓乐声中,展示了百姓对红火好日子的期待,也展示了干部群众跨入新征程的强大信心,更展示了“战鼓”催征程鼓舞大家奔幸福生活的坚强决心!